1979年11月26日 清晨,我骑着自行车,载着简单的行李和洗漱用具,怀里揣着教育局的介绍信,带着父母亲的嘱咐,也带着从事教育事业的理想,迎着寒风出家门向东用力蹬去。出了县城,沿着烟潍公路东行。目的地是我县东端的卜庄公社驻地,说具体一点是昌邑县卜庄中学。从今天开始就要走进我的职业生涯——教书育人。
卜庄一个不太陌生的名字,但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头天晚上父亲告诉我有40里路的样子,沿烟潍路往东偏北方向,途中经过潍河大桥、路过围子公社,到时路边肯定有些牌子写有卜庄字样,必要时可以问路嘛。说起来40里路不算远,连西边80里的潍坊、南边100里的峡山都去过,只是目的不一样,这次到卜庄是去参加工作是走向社会,是真正地要独挡一面为人师表了。
一边走路一边想象,卜庄中学是个什么样?县城的一中、师范我熟悉,农村高中没有去过,至少应该有干净整洁的办公室、宽敞明亮的教室以及平整开阔的操场。还有文质彬彬的校长、教师和活泼可爱的学生。总之那里肯定是一个可爱的校园,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和科学文化的氛围,并到处洋溢着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气息。
一边想事一边前行,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卜庄公社驻地,下了烟潍路,沿着卜庄街唯一的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向东走过供销社的商店,在路北先是初中再是高中。哇!这就是卜庄高中,太不像样,大门连个校牌也没有,院墙破旧不堪。进入校园,目光一扫,七、八幢平房,路也凹凸不平。见了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和教研组长,各位都非常朴实。后勤给安排了宿舍,支了饭票,然后整理床铺,稍事休息。
忙活了一阵也就到了中午吃饭时间,教研组长 姚老师叫着我一块儿打饭捎着打了壶开水,回到宿舍一块儿吃饭,边吃边聊。饭毕,喝口水吧。哇!好难喝,又苦又咸还有草根子味和泥腥气。 姚老师说:忘了提前告诉你了,这里的水乍喝很难喝,时间长了老师们就习惯了,我在这里喝了十几年了,也接受了,泡茶会好一些。饭后学着 姚老师的样子用菜汤兑着开水喝,就是后来离开这里到别处水很好,这个做法也保持了好几年。以后除了吃饭时喝水掺菜汤,其他时间喝水就开始喝茶了,早上一上班就泡茶这个习惯就是从这里开始养成的。
下午上班后到办公室同本教研组老师见了面,原来才四位数学老师,我是第五个。老师都很高兴,我来之前由于缺人两个较年轻的老师超负荷工作。教导主任来教研组给我安排工作,接 姚老师两个班的数学课和其中高一( 2)班的班主任,让我别急着上课,先听听课,熟悉熟悉学校的环境,了解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送走了教导主任,我整理办公桌、办公用品和课本教学资料。因为冬天天短,不到四点办公室内开始发暗,我拉了一下电灯开关灯泡未亮,有一个老师发话,咱这个破地方什么时候电才能正常?一个星期三四天没有电,点着个煤油灯批作业,学校里仅有的一台电视没有电也不能放。哇!原来这里经常停电,生活太不方便。
晚饭后同几个老师在校园内散步,边走边聊。有的学生看见我不熟悉,知道是新来的老师,在教室门口小声交流着并指指点点的。这时四五个学生拉着一辆地排车从校门口进来,上面固定着一个大油桶改造的大水桶,叮叮当当向伙房方向走去。我好奇地问这些学生是在干什么?一块的一位老师告诉我,拉水,我们平时喝的用的水都是学生这样拉来的,各个班轮着干。我又问到哪里去拉?另一位老师跟我说,到附近村里的水井里打水或到学校南边的大湾里灌水。我想怪不的这里水这么个味。
晚上在宿舍里点着玻璃罩子煤油灯,看了一点书,有点困。躺在铺上枕着胳膊寻思,参加工作的第一天,从县城来到了这个难以想象的地方,校舍破旧,水没法喝,经常停电,让人怎么工作生活?又一想,人 家其他老师包括校长主任们不也这样嘛。其时已经开始改革开放,这里的一切将会逐渐地改变。应该梳理一下思路,明天就要同我的学生们见面,真正迈上了我的教育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