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知道傅超武这个名字,是在1974年。那一年,昌邑影院放映上影厂新摄制的故事片《火红的年代》,从银幕上看到该片的编剧(与叶丹合作)、导演是傅超武。看完电影沿着河边走在回家的路上,听本村一个文革前读过高中的大哥说,导演傅超武是咱昌邑人,老家在北边不远的虫埠村。顿时感到非常震惊,原来我们昌邑也是人杰地灵!自此无论是看电影、看电视,还是读书看报,就注意起大导演傅超武。
因文革而中断了的故事片的摄制,在1974年开始恢复。此前大银幕上京剧样板戏电影在不厌其烦地重复放映,虽然都是经典,架不住今日看了明天再看,真是单调枯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审美疲劳。据说当时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干预过问下,开始拍摄故事片。当年生产了四部片子:上影《火红的年代》、长影《艳阳天》、《青松岭》、《战洪图》。《火红的年代》是工业题材,改编自上海儿童艺术剧院的话剧《钢铁洪流》。影片反映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上海钢铁厂冲破重重封锁、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炼出了国防上急需的特种钢即争气钢。我同时也从银幕上认识了著名电影演员于洋(饰演男主角赵四海)。
已过天命之年的傅超武有了用武之地,连续拍摄了多部故事片,如《战船台》、《蓝光闪过之后》等。其中《蓝光闪过之后》(与高正合作),是第一部反映唐山大地震的影视作品,影片在用电影特技表现自然灾害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很好的效果。随着文革前大量优秀影片的复映,又看到了几部傅超武编导的故事片,印象最深的是《金沙江畔》。影片根据同名评剧改编,反映了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穿过藏区的一段艰苦卓绝的历程。
傅超武还与戏曲电影接下了不解之缘,并在晚年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1965年,傅超武受命将山东省的京剧《红嫂》拍成电影,几次率领主创人员到故事发生地临沂地区沂南县体验生活。后因文革开始,该片的拍摄搁浅。此剧七十年代由八一厂搬上银幕,并更名为《红云岗》,女主人公红嫂也易名为英嫂。女主角仍是山东京剧团的著名梅派传人张春秋。文革期间,傅超武还与谢晋合作导演拍摄了京剧样板戏电影《海港》。
八十年代,傅超武将京剧《白蛇传》拍成戏曲故事片在全国上映引起轰动,并力排众议大胆启用李炳淑饰演白娘子而大获成功。李炳淑声腔优美、扮相俊俏,曾在现代京剧《龙江颂》中扮演女主角江水英。此片荣获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还受到文化部的表彰。
退休之后的傅老曾回到故乡昌邑给文学爱好者做过讲座,并在潍坊电视台拍摄了几部戏曲电视剧。如京剧《凤还巢》、吕剧《李二嫂后传》等。本应同京剧名家张春秋结合后安度晚年的傅老,1992年因病辞世,享年七十周岁。
傅超武导演在自己的电影艺术生涯中,追求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他编导的影片是中国电影艺术的宝贵财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