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回 家 的 路

回 家 的 路

   

二十几年前,我从昌邑县双台乡一个偏僻的小村,坐着父亲的自行车,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土路,去县城文化馆报到。一同送我的还有父亲的同事齐老师,齐老师用他的自行车载着我的行李。也许是久无人修吧,路面坑坑洼洼的,自行车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时走时停,二十几里路程,我们竟整整走了两个多小时。等到了目的地,我的双腿已经麻木,下车后不能马上行走。工作后,我最怕周末,因为能骑自行车的同事都回家了,办公室往往只有我一个人因为路远无车而滞留。父亲有时骑车来接我回家,遇上阴天下雨,父亲不能接我的时候,我只能一个人在办公室坐着想着母亲做的香喷喷的饭菜。想家的日子里,我常常泪流满面。那一年春节放假,妹妹从安丘回来接我回家过年。风太大,妹妹不得不弯着腰趴在自行车上,我也紧贴着她的身体前倾着身子,努力抵御着风寒,唯恐不小心给风刮到路边的沟里去。朔风刮得路边的树枝子“嗖嗖”作响,行走在土路上,一腔回家的火热心肠渐趋黯淡了下去,眼睛里闪出了莫名的泪花,脚下凸凹小路,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回到家里,见了土台子、土房子,土炕、土道,以及亲人们的“土”生活,内心更有说不出的辛酸和凄凉。亲爱的家乡,我生长的地方,何时也有一条城里人的街道,何日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大约十几年前,老家有了第一条柏油马路。那条黑黑的像鱼脊一样的马路,终于结束了双台乡没有公路的历史。那条路并没有通到我的村庄,距离我的家还有六里多路,但我已经非常高兴了,起码有二十里的路可以不让我受颠簸之苦了。父亲进城接我的积极性也高涨了许多,走在路上的时间也少了一半。有了路,我开始期盼我的家乡能够通车。父亲的年龄大了,用自行车载我已经很吃力,几乎是载我一段就得停下来休息一会,我们推着自行车在路上慢慢走。我问父亲:别的乡镇都通汽车了,为什么我们这里就不能通汽车呢?父亲告诉我:别的乡镇地里位置好,不偏僻,工副业多,进城办事的人多,坐车的人也多啊,当然就通车了。咱乡只有农产品,自产自销,唉…… 突然有一天,父亲告诉我:咱乡通汽车了!是吗?我兴高采烈。通汽车,就意味着父亲再不用来城里接我回家,就意味着我可以自己回家,就意味着我可以不用再为不能回家而流泪了!回家的路,因为有了汽车而变短了。虽然是一天就固定的两班次,虽然为了赶车,我要早早走到车站,还要在车上等一段时间。但我相信,这种等车的情况也会改变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如今再到我们家乡去,乡乡柏油路,村村见绿荫,“大地林网化工程”、“村村通柏油工程”,彻底改变了家乡的面貌——柏油路通俺家,下车点就在村头上,从市区回趟家,就好像从北屋到南屋。前几天,我回家为祖父扫墓,下车一看,简直傻眼了只见风吹绿荫处,红砖黛瓦,粉垣红楼,高墙头、深宅子,宽敞的街路变油漆,长长的胡同整齐划一,——哪里还认得出自家和人家?走进胡同,鸟语花香,有线电视屋里装,程控电话线连着你我他,人们腰里还掖着个“大哥大”(手机)。西边种棉,东边纺纱,冷藏加工厂屠宰的正是自己乡亲养殖的鸡和鸭!更可喜的是,邻居大哥对我说:再回家时告诉我,我开着咱家的奥迪接你去!走在家乡的柏油路面上,看着来来往往跑过的各色机动车辆,仰望微风过处绿荫覆盖的房舍街道,大闺女小媳妇灿若鲜花的笑脸,这哪里还有城乡之分别呢?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