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收拾屋子,从尘封在角落的落满灰尘的文件夹里抽出一张宣传页,紫红而轻薄的纸张上赫然印着“维客利影城隆重开映”几个大字,瞬间把我拉回了2012年。原来昌邑现代化电影院线的发展已经整整10年了,那是让我还觉得有很希望的时候。就是这10年,我们一起见证了电影市场走向巅峰,又被打回起步的过程,像极了这片土地上的证券市场。因为管控还在持续,电影市场的复苏还遥遥无期。
(2012年维客利影城开业宣传单)
这不是我想用来纪念昌邑电影院线市场改革10周年的开头语,但时代发展有时候就这么神奇和魔幻。故事是从我的小学时代开始的。那是上世纪90年代的头一年,台湾苦情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已经风靡了大江南北,有一阵子昌邑的各大单位都纷纷组织观看。那时最流行的就是去看电影一定要带手帕,因为会哭的稀里哗啦,反正我妈是这样说的,想必35岁以上的人没人不会哼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吧(现在想想那只是第一次成功营销)。再加上那个年代还拍摄了三大战役主题的《大决战》,而学校组织看电影也都是抗战或者革命类型,因此在我幼小的心目中,电影的颜色就是悲情和战争,甚至我一度认为电影院就是放这种类型电影和开大会的地方。
情况在1995年发生了变化。学校走马上任一位新校长,去昌邑电影院举办的开学典礼,李校长讲完话后破天荒的为全校师生播放了香港电影《虎猛威龙》,大屏幕上钟丽缇的美貌和穿着简单的女杀手第一次给了我视觉上的冲击。在没有互联网,甚至座机电话都没有普及的年代,眼见为实的改变是最真实的,远比从轮椅大爷“书报摊”上买来的故事会更具想象力,只是小孩子的我并不知道电影院的港台片和西关大棚里的录像厅到底哪个更刺激。1997年春节是我第一次买票进昌邑电影院,约好一起玩的几个同学突然提议去看电影,尽管我没钱但也打肿了脸充胖子,跑回家找小姨要了10块钱。只记得当时放的电影是李连杰的《冒险王》,剧情什么的早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几个同学一直不停的说关之琳有多美,无意中给我种下了“关之琳这种类型的女人才是最美的”的长期印象。
(学校每年都组织去看打仗片的昌邑影院)
1998年的春天可能是昌邑人心目中继《妈妈再爱我一次》之后距离电影院最近的一次,现在看来是又一次无比成功的精准营销。记得那时工人新村的每个楼道里都贴满了电影院的小广告,印象最深的广告语是“江主席都说《铁达尼号》是部好电影”。是的,那年的泰坦尼克号风靡了全球,好多啥都不懂的人也在道貌岸然的、热情洋溢的、绘声绘色的讨论着伟大的人性,让女人和儿童先上救生艇。但20多年后,有些看似先进的人却又少了些人性。没钱、没时间的我根本不可能去电影院看“杰克和肉丝”,尽管每个人都被精准的宣传勾引的魂不守舍。直到1999年,昌邑一中阶梯教室,已经记不得名字的女英语老师以学英语的名义给我们几个班的同学播放了《泰坦尼克号》的英文原版录像,只是即将播放到关键情节——杰克给肉丝画像时,一个男老师急匆匆的跑进来说,学校不让放了…原因估计大家都知道,这直接导致一直到高三毕业后,我才在南隅小学的同学家里看完了整部片子的VCD。
我知道那个年代冯小刚的贺岁片系列票房蛮高也蛮好看的,但作为一个双职工家庭的中学生,不可能有钱去电影院消费的,更不用说散发着奶香味的爆米花了。我也知道那时有些独立导演的影片很牛叉,也听说过活着、天浴等,但真正有机会看到这些发人深省的电影,已经是后互联网时代了。2002年底老谋子的《英雄》算不上有多优秀,但在我看来那是中国院线改制之前,所有大片中全民营销最成功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不要提那部满城尽是黄金胸)。电影上映的第二天,各大音像店里就可以买到枪版《英雄》的压缩碟了,也是在那一年,我的电脑光驱被宿舍的舍友看坏了两个。
(2008年,昌邑电影院拆除前广场上的的最后一场文艺活动)
其实在2004年,国内的电影市场已经真正形成气候了,大家都还记得那年星爷的《功夫》和老谋子的《十面埋伏》都有着超高的票房。甚至那年《魔戒3》在国内公映时,我被朋友拽着去看了首映礼,容纳四百人的大厅里居然座无虚席,尽管我当时真的很不喜欢看欧美西游记。一年之后,国家也顺应形势启动了国内院线的改革序幕,外资和民营资本顺利进入。从2005年到2010年,算是改制后国内院线蓬勃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全社会都在张开胸怀拥抱世界。不过这一切好像和昌邑没什么关系,但也不完全是。
2005年国内院线改制拉开大幕,当年昌邑电影公司就开始筹备改制。次年的2006年元旦刚过,老冯带领他的同事们摇身一变成立了“昌邑华艺电影传媒有限公司”。但从2006年到2012年,整整7年,也就是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这七年,昌邑大地上始终没有一个像样的现代化院线影院(小的不算),好多年轻人都跑去潍坊中天、泰华甚至昌潍师专潍坊学院去看电影,当然昌邑一直没有新院线的原因也很多,全国很多县城那时也没有,所以这里不再探讨。那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昌邑能有家像样的影城啊,哪怕就一家。就连昌邑电影院这座极具历史感的礼堂式建筑,也在2008年全福元中央商务区大干快建的轰鸣声中被逐渐抹去了记忆,甚至我都记不清那个70、80后小青年打架、旱冰、泡嫚的地方长什么样子了。
(昌邑第一家现代化院线影城2012年在维客利4楼开幕)
2012年,这必须是昌邑院线值得纪念的一年。记得那年的《复仇者联盟》还是跟朋友一起去潍坊世纪泰华看的,由于堵车迟到,一进场正好演到黑寡妇在假装被俄国将军审讯,我身边这位基辅留过学的女孩子惊奇的说,“不是美国片吗?她怎么讲的是俄语,我听得懂…”。我没意识到的是,在去潍坊看完《复联1》的一周之后,就有惊喜找上了门。记得那天正在朋友老李那里喝茶,电影公司的老冯带着一名员工走了进去,原来是要商讨维客利影城开业和宣传的事儿,我就这么巧地参与到了这次开业的宣传中,对,这就是昌邑第一家现代化院线影城,尽管距离改制已经过去了7年!这也就是文章开头那张维客利影城宣传单的来历。我更没意识到的是,从那年看的《复联1》开始,好莱坞的游戏规则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漫威、DC为代表的制作公司逐渐将“超级英雄集结”系列影片带成了好莱坞的顶流。
那年的贺岁档是徐峥导演的《泰囧》,有幸跟昌邑的影迷们一起参加了维客利影城的观影活动,也从那结识了好多资深电影爱好者,当然我自己还算不上个真影迷。只记得那天的4号厅座无虚席,整个观影过程笑声不断,那氛围简直太好了!散场时回头一看,原来昌邑电视台的几个领导也在现场观看,原来娱乐和文化都是共通的。边打招呼边离场,只听宋台说,现在确实方便了,不用再跑潍坊了……。是啊,以全福元为中心的“中央商务区”正在凝聚着力量,也凝聚着人心。那年感觉的确是一切会越来越好,但最终没想到的是,那年也是个巨大的分水岭,尽管电影院线市场后来还有个持续到2019年的第二春。
(2012年12月 参加维客利影城《泰囧》集体观影活动)
再接下来的五年,昌邑院线跟随着全国院线蓬勃发展,票房从10亿级别一路飙升到500亿均值,交通街佳乐家4楼开了大地影城、电影公司在文化广场开了有巨幕厅的分店、利民街全福元3楼也开了金马影城,老百姓的选择更多了。不过,在进步的同时其实还是有一些不足的。比如县级影城上映好莱坞或欧美电影时往往以国语版为主,那种翻译腔会让很多人倍感出戏;再就是这几家院线因为各种原因,放映机的亮度始终处于一种想去把放映员打一顿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成本的考虑,这些院线换灯泡的频率远低于万达、中影、耀莱等。因此有一些特殊的片子,还是要跑到外地找好影城、好银幕。比如2014年的《星际穿越》,我是借出差的机会在郑州二七万达看的IMAX版,毫不客气地说,那种震撼直到今天依然难以忘怀。2020年4月疫情刚放开后《星际穿越》重映,我又跑到潍坊万达刷了2遍IMAX,这真的的成了有生之年系列。但是,即便潍坊都要建杜比影城,寿光都有IMAX影城了,我依然不敢奢望昌邑短期内会有这个,不管是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是当下管控的原因。
2020年到2022年这两三年就跟做梦一样,一切都变得那么快,一切规则都反转得那么神奇。有人说这3年是被偷走的,我不是特别同意。但就是这样,昌邑电影院线的现代化也悄悄地来到了10周年,我确实想写篇流水账来记录一下。再回到2015年,当万达、华谊、光线三家大佬合作的影片《寻龙诀》上映,刚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朋友惊呼,“我靠,这才是国产大片,真正电影工业的代表,国产片有希望了”。那时我们在想,原来国产片也能做到接近于好莱坞的制作水准。我们天真的以为那是国产电影的新开始,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仅仅是昙花一现。
(昌邑文化广场上的昌邑大剧院)
其实从战狼开始,电影与票房就有些变味儿了,我不知道50亿的票房是怎么搞的,只知道不少单位都要组织员工去观影,到后来的我和我的啥系列,然后就是去年的啥湖和今年的啥桥,我觉得甚至都比不上当年韩总制作的三部“大业”系列。我似乎有点迷乱了,也不知道自己要被带向哪里。还有一些另类的事情,如刷票房、偷票房、幽灵场,似乎很多手都在伸向这片市场。所以,不管是昌邑、潍坊还是去其他地方,去电影院的频次却逐渐降低了,在有空的时候,我开始收集蓝光片源。这里不得不插一句,这期间2019年的《流浪地球》还是不多的亮点。
手里攥着那张维客利影城2012年开业时的宣传单,安静地注视了好久。然后飞快地上网查询维客利影城的信息,发现她已经在去年夏天的时候改了名字,叫“好时光影城”——还是昌邑人自己的影城,老板还是老冯。由于封控的原因,据说今年的票房已经“直逼”10年前的水平了,昌邑各大影城从3月中旬也已经暂停了营业,是否可以尽快复业也没人知道。如果复业,我是真有冲动去昌邑的影城看上一天电影,看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想用这种麻木的方式纪念昌邑新院线的10周年。维客利(好时光)和老冯要不要搞个10周年庆典我也不知道,但在我心里已经为他们庆祝了。
我有点舍不得扔掉这张维客利影城的开业宣传单了,因为我想不折腾,还因为这印证了一段时光的结束和另一段的开始。想起一句话,结束的是什么不再重要,而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才最重要。
谨以此篇小学生式的流水账纪念我心目中的昌邑电影院线转型十周年。
久违了各位,20年过去了,其实我从未消失,还一直站在粮食局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