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 年春, 昌邑县城关中学失踪了三名女学生。与此同时, 罗荣桓等同志率领的 一一五师自 1939 年春挺进山东, 开辟了鲁西、鲁南等十个抗日根据地, 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就在一一五师师部及辖属部分团队行军作战中, 在这支队伍的后面, 跟来了三个女学生, 其中一个叫张雪雁,14 岁。另外两个是分别是她的姐姐、 妹妹, 姐姐 17 岁, 妹妹 13 岁。
就在那年, 她们不愿做亡国奴, 毅然投奔抗日队伍。1941年, 日寇集中精锐部队对山东抗日根据地以数以万计兵力大举“扫荡”。抗日军民采取各种游击战术顽强抗击, 战斗异常残酷。那个时期, 张雪雁和她的姐姐就在指挥部负责档案文件的管理工作, 妹妹则做宣传工作。 那时的档案文件大都是纸质电报, 档案人员同时也是机要人员。
罗荣恒在山东抗战前线
平时, 她们把需要保存的上级指示和电报集中存放在柜子里, 战时就背在身上行军, 遇有紧急情况, 就地销毁。 那年的冬天很冷。在一个大雪天, 日寇集结两千多 人马, 采用“铁壁合围”战术向我军偷袭, 得知消息时, 一一五师机关已被日军包围。在敌众我寡万 分紧急的情况下, 罗荣桓政委采纳了作战参谋兼秘书李燧英的建议, 令指挥部首长和参谋着日军军服直面迎着敌人前进, 顺利地突破了鬼子的包围圈。张雪雁和姐姐、 两位女战士则根据首长指示留下来销毁文件。
当她们还没来得及将文件化为灰烬时, 鬼子已经进了院里。为了不让文件落入敌手, 姐妹俩商量, 由张雪雁带秘密文件翻后窗进山找部队, 姐姐留下来作掩护。此时的她们, 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那时, 八路军装备还异常匮乏, 发给每个战士的武器就是一枚手榴弹。张雪雁把自己的手榴弹留给了姐姐, 当姐姐把张雪雁用力推出窗外时她们都听到了鬼子在院子里的唧哇乱喊声。为了让首长们和张雪雁跑得更远些, 姐姐拉开房门, 朝着涌进指挥部院里的鬼子扔了一枚手榴弹, 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当时就炸死炸伤鬼子数人。听到爆炸声, 别处的鬼子也蜂拥而至。有个鬼子用汉话恶狠狠地叫“要活的! 抓活的! ” 他们端着带刺刀的步枪, 紧紧堵住房门。 屋门打开了, 姐姐举着冒着烟的手榴弹走向鬼子, 这是她仅有的一枚手榴弹了。鬼子们措手不及, 他们万万没想到指挥部里仅有一名战士, 还是一个要与鬼子同归于尽的女战士。一声巨响, 女战士倒在血泊里, 在她身旁是鬼子的一具具尸体。 没有炸死的鬼子穷凶极恶, 用刺刀朝她身上狠狠地戳了五六刀, 又用大皮靴使劲踢了几脚, 才气哼哼地离开了院子。
战斗一直持续了两天两夜, 战士们英勇奋战进行反击, 部队虽受到相当损失, 但保存了主力, 粉碎了日寇的围歼计划。一一五师取得了反扫荡、反围剿和反击作战三个阶段的战略决定性胜利。张雪雁翻后窗后找到了部 队, 向首长汇报了姐姐的情况。指挥部撤离村外后又投入了新的战役和战斗。
在第三天地方政府组织打扫战场时, 乡亲们发现了张雪雁的姐姐, 她倒在雪地上, 头上的鲜血结成了冰凌。 令人惊异的是女战士居然还有微微气息, 身体并没有变硬。老百姓卸下门板抬起了年仅 18 岁的她, 乡亲们祈祷一定要救活这位坚贞不屈的抗日女战士。由于伤势过 重, 她被送往后方野战医院。
1984年秋天, 我在张雪雁家见到一位女同志, 约有五六十岁, 身穿一件棕色咔叽布上衣, 头上带着一顶男式黑尼帽, 坐在沙发上正与张雪雁夫妇说话。张雪雁告诉我, 这是她姐姐。张雪雁对我讲了她们三姐妹瞒着家人悄悄参军及姐姐的事迹。张雪雁说, 那时山东各县城被日寇占领, 她们家住在敌占区, 实行保甲制和连坐法, 如果敌人知道谁家有人当八路, 全族都要被杀头。在学校时, 三姐妹读了许多进步书籍, 懂得爱国的道理, 获悉八路军经过昌邑, 三姐妹就商量好, 瞒着家人跟着部队跑了。
张雪雁告诉我, 当时因为有些文件来不及销毁, 又不能落到敌 人手里, 必须有一个人把文件带走藏起来。她和姐姐已经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根本就没有想过能活下来。 她说, 俺们当时什么都不怕, 心里就有一条: 宁死不当俘虏! 女战士被乡亲们抬到后方野战医院后, 发现手榴弹皮把头上揭掉碗口大的一块皮, 露出了头骨,医护人员奋力抢救,保住了她的性命,但落下了遇风头痛的症状, 多年来天天带着帽子。那时, 八路军穿的棉衣是妇救会组织老百姓支前送给的, 都是好棉花, 絮很厚, 当时鬼子虽然用刺刀使劲戳, 但戳得不深, 没刺到要害处。
张雪雁丈夫、原山东军区副司令员李燧英
后来, 许多领导和同志都在打听女战士的情况, 但由于战争年代体制经常调整, 野战医院归属变更后撤销, 有些档案材料失于战火, 没有人能说清楚女战士的下落。直到解放以后,姐妹三人才联系上。张雪雁的丈夫李燧英同志对我说, 张雪雁三姐妹在战争中很勇敢。一一五师指挥部表彰了张雪雁和她姐姐, 女战士的事迹曾刊登在《抗日战报》上, 还排成话剧上演, 激励着广大抗日军民。李燧英同志从延安随部队东进入鲁, 任一一五师罗荣桓政委的作战参谋兼秘书, 解放后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他对山东抗日战争的情况熟悉, 是张雪雁三姐妹参军的见证人, 也是时一一五师指挥部被围时向罗荣桓政委建议迎着敌人前进的亲历者。
1985 年, 我参加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档案学专业学习。在刘锡庆教授的《写作》课上, 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篇文章。我只记得老师用缓缓的语调朗诵: “女战士倒下了, 雪地里, 那朵朵血一样的花哟??在女战士的周围是一具具鬼子的尸体??老百姓感动了, 他们卸下门板, 抬起了这位女英雄??听说她还活着??我们找啊找, 直到现在没有找到??那位美丽的姑娘, 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这篇文章的作者叫丁宁, 这是她 60 年代的作品。老师介绍, 丁宁是山东人, 曾在胶东军区工作, 现在北京, 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迄今为止, 作家仍未找到女英雄。下课后同学们纷纷议论, 女英雄伤得那么重, 估计早已离世, 不然怎么会找不到 呢?
后来, 我曾经把丁宁的文章内容告诉过张雪雁, 并说想采访一下她们三姐妹。张雪雁听了并没有什么表示。她说, 这不算什么。山东抗战八年, 主要战斗有两万六千多次, 可以说天天在打仗, 一天打几仗。牺牲了很多军人和老百姓。有的部队上百人被鬼子包围, 打了几天几夜全部牺牲。有两百多个团级单位的领导都牺牲了。 那时候, 子弹就在耳边飕飕飞, 裤腿上鞋子里都浸满了血水, 踩着敌人的死尸攻城是常有的事。女同志怀孕几个月, 同样在冰冷的河水中跋涉, 哪个同志没有点伤。有一次, 一颗炮弹在掩体旁炸响, 眼看着有个女同志脸色苍白捂着耳朵疯跑, 被拉到后方医院。现在想来或是耳朵炸聋了, 或是神经出了问题。从战争中过来的人, 能活下来就很好了。张雪雁说话的语气很平淡。
张雪雁的姐姐伤好后就归到野战医院所属部队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 由于身体的原因, 她与丈夫—— —战争年代也曾负过伤的一位同志, 复员回到丈夫的家乡安徽省, 在皖北一个供销社工作。她从不张扬, 依旧全身心地为祖国的建设默默奉献。 张雪雁曾任胶东军区副营职干部干事, 在抗大分校学习。1955 年复员, 因身体原因没再工作。现享受军队遗属待遇, 每月 1300 元生活费。 张雪雁的妹妹,1955 年复员后到山东省地方工作, 现已离休。 如今三姐妹仍健在, 都已经 80 多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