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昌邑东乡胶莱河畔的八月半

​昌邑东乡胶莱河畔的八月半

我的家乡在昌邑东乡胶莱河畔。岁岁八月,金色的风总会漫过家乡的田野,那野菊花的黄、谷子的黄、大豆角的黄都簇拥来——八月半。这一天院子上空的月亮是亮汪汪的,来年正月十五的月亮也是晴朗的。若是“八月十五云遮月”,定会“正月十五雪打灯 ”。在蟋蟀的欢唱里,供桌上,香雾缭绕 ,桃子、苹果、鸭梨、葡萄围在四周,月饼放在中心处,每年都是这样的摆设。而奶奶都要做一番虔诚的祈祷,除了在院子中央焚烧纸钱,还将点燃的香围着院子外西墙根儿下有间距的插在土里,每一处只有一根。一排火红的亮点,究竟是什么寓意,儿时的我没问,留给我神秘的祭祀场景,一直以为是祈福“年丰时稔” ,或是当地传统的一种民俗风情。这种风俗或许有别于昌南,老人们曾讲,我们卜庄206国道以东和以西有些风俗都不一样。可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习惯自是不一样,民风也略有不同。等着奶奶拜完各路神仙,纸钱也烧了,头也磕了,香也燃尽了。这时她老人家坐在供桌前拿起一个月饼,一掰两半,两掰四块儿,依次分发给一家人,家人们围坐在院子里一边唠着家常一边品尝月饼。那时的月饼多半是五仁月饼,两个一斤包装而成,再后来就有了枣泥月饼。吃到嘴里的一小块儿月饼,外酥内软,现在超市里琳琅满目的月饼也不及小时候的老月饼香。那里裹挟着一种怀念和眷恋啊!有哪一种馅儿的月饼有时光的印记?以及一家人团聚的热闹,这一天在外地工作的人都要赶回来,中秋节在我们老家继春节和正月十五后是第三大节日。现在的中秋节年轻人多数看到的是他乡的明月,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削减了节日的浓厚情趣。稍大一点,我知道了月亮上有棵桂花树,还有一只玉兔。传说八月十五这一夜,桂花树会在月亮里显露出来,能见到树的影子 。等到深夜,睡意朦胧的我,最终也没看见桂花树和捣药的兔子。嫦娥奔月的故事也是在中秋节的月光下听到的,是喜欢说闲书的邻家二大爷讲的,他讲的故事老少皆宜,往往听完了大人们说他瞎啰啰,可是农闲时或是夏夜乘凉,大家聚在一起还是喜欢听他瞎啰啰。中秋节这天除了吃月饼,中午还吃包子,多数是葫芦肉馅的。清早起来,奶奶摘下在墙角爬满院墙的带有露水的葫芦,一连摘了五六个,她挑选长得周正的葫芦送给左邻右舍。这个活我是最愿意干的,送出的葫芦换得了各家的苹果或是梨子,礼尚往来,都是不空手的。最后留下一个长得不俊的葫芦自家吃,奶奶每年都要这样做,我的童年也就多了乡里乡亲送的各种吃食,而真正令我怀恋的是那浓浓的乡情。前些天在网络上查阅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其中有拜月和祭月的风俗,想想奶奶那一晚上的忙碌,可能就是属于祭月或是拜月吧。在我们老家将月亮称之为姐姐,好像跟佛教有关联,老人们都这样称呼,多数是奶奶们,爷爷们好像不关心这些琐事。那么奶奶每年八月十五拜的就是月亮姐姐了 ,今夜姐姐依然是青春的俏模样。充满朝气蓬勃的八月半,让我看到了金风吹来故乡不老的田野,不老的土地。
本文作者:刘海波 昌邑市卜庄镇中心幼儿园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