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三月丁巳,封城阳荒王刘顺第十一子刘根为折泉侯。同时,封荒王第十子光为昆山侯。清《读史方与纪要》载:“昆山故城,在诸城县西南六十里,昆山西七里,汉初元元年,封城阳荒王子光为侯国,属琅琊郡。后汉省。”据考古发现,昆山故城遗址位居昆山西3.5公里,原五莲县洪凝镇东北3.5公里处,今高泽街道院上村南。清《读史方与纪要》载:“折泉故城,在诸城县西南七十里。汉初元元年封城阳荒王子根为侯国,属琅琊郡,后汉省。水经注做析泉。太平寰宇记在今莒县分流山之北。府志在诸城县西南七十里,分流山西。”此处指出折泉故城在诸城县西南七十里,分流山之北或西。大体位置已经给出。之北者,以莒县为坐标,以诸城县为坐标及参照,当在西。分流山,即古松山,在马耳山西。《嘉庆重修一统志》“山川”:马耳山在诸城县西南五十里。又有松山,在县西南六十里。《齐乘》:松山,今分流山,在马耳山西。按此说,松山当在马耳山西南十里,今五莲县东松柏林。也就是说,折泉故城在今东松柏林之西,之北,距诸城县西南七十里的坐标点。《水经注》:“马耳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举,涓水出其荫,北流入潍水,或谓之分流山。”《读史方与纪要》卷35“青州府”篇“马耳山”载:“又有松山,在县西南六十里。水经注折泉水出松山,齐乘松山今分流山,在马耳山西。又有松垜在县西南八十里,乃故松山地也。”在此所说的松垜,即指今松柏镇所在地。与上面《齐乘》及《嘉庆重修一统志》所说的“松山”应该指的是同一地,也就是今五莲县东松柏林所在地。以上就古松山位置确定并说的很清楚了。这也是史书对松山明确的记载。说明松山这个名字,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即存在,并且,无其他名字。昆山故城遗址已确定,折泉故城遗址距昆山故城遗址相距不远,比肩为邻。在松山之北,即今东松柏林之北。《志》云:“析泉即涓水也,出县北,东北流径县东入潍。”,说“析泉即涓水”也是有一定道理。涓水,源于马耳山,而涓水西源,正是源于古松山。昆山,折泉侯国,即武帝以后,自城阳郡分封出的五十三个侯国之一。五十三个侯国分别为东莞,雷,辟土,利响,有利,南城,东平,运平,山州,海常,驺丘,广陵,杜愿,蒉,昌,虖葭(雩殷),原(石)洛,挟(校,袚),校,鳣,彭,瓠,虚水,麦,巨合,挟术,文(南)城,庸,翟,东淮,拘,淯,江阳,高乡,兹乡,都平,枣愿,箕,即来,籍阳,昆山,谭,折泉,博石,房山,式,要安,石山,都阳,参封,伊乡,桃山,分属琅琊郡,东海郡,泰山郡,北海郡,是汉分封侯国最多的一个郡。在此五十三个侯国中,没有“析泉侯国”,只有“折泉侯国”。而《读史方与纪要》也提到折泉“水经注做析泉”,有这一点,即知其时版本已写作“析”。而在《水经注集释订讹》卷二十六有个注释:按汉志琅琊郡有折泉县,此云析悞。”之于此注释,我认为是正确的。之于“析泉”版本误,未尝不是。而不管“析泉”或“折泉”,指属为同一地。《水经注》:“潍水(自箕县)又东,析泉水注之,水出析泉县北松山。东南流析泉县东。又东南经仲固山东,北注入潍水。”按此,若非后世抄录有误,郦道元在此作“析泉水”。析泉水出自析泉县北松山,经县东及仲固山东,北注入潍水。对于郦道元的这段话,出现许多不同注释,都指向统一。清《诸城志》载:“松山在莒州北境,沈刘庄西北。其东南为仲固山…析泉故城当在仲固山西北莒州境内。”其把松山定位于今莒县东莞镇沈流庄西北,应是指出潍水南源的五山。而五山见于记载的有屋山,峿山,箕屋山等,未曾有说曰“松山”者。及至当地人称“武山”,也是相对东南“文山”而言,但总是民间小范围俗称,并未被史籍认可与记载。民国时期《重修莒志.古迹上》载:“析泉故城在今县治东北95里,源河乡上下石城村故址也。”更是明确提出,“析泉故城,即上下石城”。之于源河乡即今库山乡的上下石城村之“城”,是否为“析泉故城”?如果定“析泉故城”为汉初元元年封城阳荒王子根之侯国,那么,说其址在“源河乡上下石城村”,肯定是错误的。在“县治北95里,源河乡”,按汉时,属琅琊郡。而汉于琅琊郡所封侯国县,汉时并无“析泉”侯国,只有“折泉”侯国。而汉时源河乡一带,当应属箕愿侯刘文所封箕国地,属箕侯管理。《读史方与纪要》载:“折泉故城,在诸城县西南七十里。”而视诸城县至源河乡上下石城村,并不止七十里。古人择县城而建,之于选址是讲究的,倚山傍水为其必要条件。又有今人释曰“松山,即今五山。仲固山为固山,库山是也。”把库山或固山生生往仲固山身上套,有些牵强附会。既名仲固山,又何言“固山”?就像复姓“欧阳”而称“欧”一样,短缺一截,肯定不会舒服。《诸城志》及《重修莒志》所言,“松山在莒州北境沈流庄西北”以及“析泉故城即源河乡上下石城村”以及认为仲固山即库山者,于史书中,并无明确标注,不知论断自何而来。元于钦著《齐乘》卷二“益都水”篇“潍水”云:“水经云出琅琊箕县潍山……东北流径仲固山,折泉水入焉。折泉出松山。汉有折泉县。”于钦在此作“折泉”,折泉出松山。解读今五莲县汪湖镇不远有地名曰大仲固,沿河而下,有仲固山。有这确切的地名,至现在依然存在及使用,虽然仲固山已经淹没于墙夼水库。松山,仲固山在此,史书皆明确记载。之于折泉故城,史书亦有明确记载。这个折泉故城,即折泉节后刘根于汉初元元年所封地。这是不容置疑的。而所谓“析泉故城”,即“折泉故城”。经仲固山北入潍水者,只有折泉,并非析泉。洪凝河风光那么,这个“折泉故城”具体位置在现在什么地方呢?结合东汉侯国分布图,及昆山侯国故城遗址,可以大体确定,折泉故城在今愿高泽镇驻地高泽湖畔。只是故城已湮没水底。同仲固山没于墙夼水库一样的命运。并且,可以如此认同,古折泉水,即今洪凝河。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相关文章
-
鳖湾的传说
点赞(213) 阅读(909) -
昌邑北孟曹戈庄石碑“节励松筠”:徐世昌大总统为曹振江所提
点赞(255) 阅读(2537) -
小城记忆:昌邑光明剧院
点赞(236) 阅读(996)
热门文章
1浅谈昌邑村庄地名由来
点赞(1.09K)
阅读(14215)
2我市乡镇(街办)由15处合并为9处
点赞(1.03K)
阅读(13685)
3昌邑高铁站2023年8月最新列车时刻表
点赞(911)
阅读(9971)
4昌邑原岞山镇划归潍坊太保庄镇临时代管
点赞(920)
阅读(8869)
5昌邑乡镇9去1 峡山离我们而去!
点赞(857)
阅读(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