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宅,坐落在村庄十字大街东南角,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建房的物料较差,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侵蚀,加上这些年很少回去居住,房瓦破损,檩条下沉,墙体松动,到了非修缮不可的地步了。加之看到几位在外地退休的同学,都回老家整修了老宅,更坚定了我抓紧实施这一计划的决心。我把这个想法说与母亲,已是九十三岁高龄的她对我说,别拾掇了,这得多费事啊,我知道她主要是心疼花钱。事不迟疑,2019年夏天开始,对老宅进行了为期四个多月的修葺改造。修缮后的老宅不仅焕然一新,而且功能完备,院内绿树成荫,果蔬丰茂,环境优美,舒适宜居,老母亲或是坐着马扎在院子里择菜,或是在菜畦边拔草、拿虫,或是在院子里清扫落叶,总是忙个不停。我自以为这是我送给她老人家为数不多的,也是她最中意的礼物,使她在生命最后的两年里,有了前所未有的富足感。修缮后的第二年,这个小宅院还荣获了“美丽庭院”称号。
院内建一照壁,其前种植牡丹、芍药和百合,花开时节,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十分美丽动人。大门口南侧的一丛竹子,挺拔飘逸,翠绿的竹枝随风起舞,摇曳生姿。
北屋与东侧辅房之间,是一块十多平方米的空地,其上建造了一座小凉亭,亭子下方放置一长桌,常于温度适宜时,沏上一壶老茶,慢斟细饮,尽情享受这安闲自在的惬意生活。
亭子西侧,种上了几棵猕猴桃。被誉为“水果之王”的猕猴桃,又称奇异果,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叶酸以及多种抗氧化物质。有种植经验的邻居说,猕猴桃有雄雌之分,在种植时,需要同时种植雄树和雌树,一般比例为1:6,以确保正常授粉、结果。我们依此种下了数棵小苗,由于适时施肥浇水,悉心照料,第三年便开始结果,今年更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枝蔓不仅爬上了亭子的四周,还不断向亭子西面的棚架上延伸,看来用不了几年,就会爬满整个棚架。到那时,在绿廊下赏花、食果、品茗,想必别有一番风味。
院子中央的紫薇,每年夏秋之时,繁花满树,蜂舞鸟鸣,而北侧的石榴,则是花红欲燃,果实可赏,淡淡的清香弥漫着整个院子。
西墙和南墙内侧,各垒了一个条形菜畦,多种植韭菜、茴香、黄瓜、辣椒、茄子和葱蒜等适令蔬菜,长势良好,自给有余,有时还和邻居们相互交换,带些回城里送给朋友,这些蔬菜虽不值钱,因为是自己种的,无公害,少药残,吃着放心,所以大受欢迎。种菜不仅吃着方便,还收获了打理的乐趣和采摘时的成就感。
夏秋季节是回老家居住的最佳时段,白天坐在院子里守着满院花树,听蝉鸣,闻犬吠,感受十足的烟火气。到了晚上,关闭大门,在这静谧的独立空间里,享受远离尘嚣的清静,心无挂碍的安然入梦。这浓郁的乡土气息,吸引着我时常往返于城乡之间。年轻的时候,一心想着住高楼,现在却感觉平房小宅院,尤其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家才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最佳住处。
这样一个不大的宅院,犹如一幅生动活泼的写意画,五彩缤纷,深浅有致,不仅让我回想起早已湮没在时光尘埃里的童年生活,更唤起我对已经去了天国的母亲无尽的思念,也让我对“老家”有了与往昔不同的理解和热爱。
克森写于2024年9月8日
院内建一照壁,其前种植牡丹、芍药和百合,花开时节,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十分美丽动人。大门口南侧的一丛竹子,挺拔飘逸,翠绿的竹枝随风起舞,摇曳生姿。
北屋与东侧辅房之间,是一块十多平方米的空地,其上建造了一座小凉亭,亭子下方放置一长桌,常于温度适宜时,沏上一壶老茶,慢斟细饮,尽情享受这安闲自在的惬意生活。
亭子西侧,种上了几棵猕猴桃。被誉为“水果之王”的猕猴桃,又称奇异果,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叶酸以及多种抗氧化物质。有种植经验的邻居说,猕猴桃有雄雌之分,在种植时,需要同时种植雄树和雌树,一般比例为1:6,以确保正常授粉、结果。我们依此种下了数棵小苗,由于适时施肥浇水,悉心照料,第三年便开始结果,今年更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枝蔓不仅爬上了亭子的四周,还不断向亭子西面的棚架上延伸,看来用不了几年,就会爬满整个棚架。到那时,在绿廊下赏花、食果、品茗,想必别有一番风味。
院子中央的紫薇,每年夏秋之时,繁花满树,蜂舞鸟鸣,而北侧的石榴,则是花红欲燃,果实可赏,淡淡的清香弥漫着整个院子。
西墙和南墙内侧,各垒了一个条形菜畦,多种植韭菜、茴香、黄瓜、辣椒、茄子和葱蒜等适令蔬菜,长势良好,自给有余,有时还和邻居们相互交换,带些回城里送给朋友,这些蔬菜虽不值钱,因为是自己种的,无公害,少药残,吃着放心,所以大受欢迎。种菜不仅吃着方便,还收获了打理的乐趣和采摘时的成就感。
夏秋季节是回老家居住的最佳时段,白天坐在院子里守着满院花树,听蝉鸣,闻犬吠,感受十足的烟火气。到了晚上,关闭大门,在这静谧的独立空间里,享受远离尘嚣的清静,心无挂碍的安然入梦。这浓郁的乡土气息,吸引着我时常往返于城乡之间。年轻的时候,一心想着住高楼,现在却感觉平房小宅院,尤其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家才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最佳住处。
这样一个不大的宅院,犹如一幅生动活泼的写意画,五彩缤纷,深浅有致,不仅让我回想起早已湮没在时光尘埃里的童年生活,更唤起我对已经去了天国的母亲无尽的思念,也让我对“老家”有了与往昔不同的理解和热爱。
克森写于2024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