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潮涌,兰河水碧。二〇二四,十月一日。呼兰一中,百拾校庆。呼兰一中建校于1914年,在黄维翰、董金章等先贤们呕心奔走,方始肇基。今天,学校已发展成为哈尔滨市重点高中、黑龙江省示范性高中。学校首任校长董金章,山东昌邑人,清同治五年(1866年)出生。在家乡董家城后村谱名为官陞,字治卿,考名金章。昌邑市董家城后村“董氏五大门”为书香门第、缙绅之家,系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的延绵支脉。夫子后裔董可,字识时,于明末迁徙昌邑东城后村(今董家城后),其八世孙董振,字奋思,自幼勤奋好学,为人精明、勤业,素怀大志,不甘清贫,富有创性,清乾隆末年,就弱冠离家,远赴黑龙江省,落足哈尔滨之北的呼兰县,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创办了“董永聚利记”酒坊。东北冬季漫长,天寒地冻,老屯嗜酒,一年收成下来,无非大豆、高粱,冬来摇鞭策马,驾车入城,以物易物,换来一年的生活用品和酒。董永聚利记酒坊诚招宾客,老屯慷慨仗义,董振经营有方,并且义务为老屯代写书信,代书契约,闲暇之余教他们的孩子识文解字,平时他们都尊敬的称他“先生董掌柜”。董振也与呼兰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常私下想,只要我在呼兰这块风水宝地上发了财,我的子子孙孙一定要来反哺呼兰的乡亲。故酒坊生意兴隆,买卖大发。董振发了财之后,先是请堪舆之师为其父选择了新的墓地,又自东北运回木材,回昌邑东城后村中心区域置地建房,因积善成德,子孙繁衍,第一段就建设了四进式三个大门的青砖瓦房一个标准的六套四合院住宅,并且盖了五间私塾,族人称“南学屋”,课请塾师,家中的所有孩子全部入私塾读书。董振的一系列作为,为以后成为城后董氏“五大门”名门望族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和文化的支撑。董金章系董振的直系玄孙。他少受鲤庭之训,壮观龙门之光。清光绪年间,由太学生捐府经历衔,附生。戊戌废科后考入山东师范,以优异成绩毕业。祖父董廷桢,清布政司理问职;大祖父董廷櫆,清太学生赠奉政大夫;二祖父董廷槐,清太学生,八品衔,赠文林郎,曾于道光27年捐资创办本邑的“凤鸣书院”;三祖父董廷梓,清太学生,赠承德郎。父董凝瑞,清太学生,赠豋仕郎。叔父董凝德,清候补府知事,赠承德郎。堂兄董书陞,清光绪九年钦加四品衔,诰授中衔大夫,乡饮大宾。堂弟董选陞,清优廪生,光绪壬寅科岁进士,候选训导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董金章带着先祖的雍雍遗训、族人的殷殷重托,不远千里来到呼兰县这块风水宝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先是受聘于呼兰城南关龙王庙塾师,为人师,课子弟,一干就是十几年。戊戌废科举,他又考入了山东师范大学堂,毕业后,放弃了在山东教学的丰厚条件,回到了呼兰县这片热土,继续从事着他心爱的教育事业,立志做一个既是好经师,又是好人师的先生。停科后,呼兰府以龙王庙塾馆为基础,于1906年创办了呼兰县第一所公立小学堂,经呼兰知府李鸿桂亲自命题,董金章考取县立初等小学正教员。次年12月,江西籍的进士黄维翰出任呼兰府知府,到任后,他精诚职守,勤政爱民,尤热心教育事业,经常带着董金章深入乡里,宣传废科举兴学堂的意义。劝导父老重教兴学,并倡导集资办学。此举颇得绅民的赞赏。1908年黄维翰因学子日盛,改办第一两等小学校,仍派董金章任学校的正教员。并于次年在县城创办了中学预科,为创办呼兰中学奠定了基础。当时呼兰县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因此,有了“江省邹鲁”之美誉。1913年春,因董金章办学有方,成绩显著,使南关小学成绩为呼兰之最,荣获黑龙江省教育司授予奖金、奖状,以示鼓励,并升任为该校校长。并于同年10月,经呼兰县知事钟毓批准,调任高等小学校长。12月,又委任董金章为师范传习所所长。1914年7月,黑龙江巡按使朱庆澜对董金章的教育工作进行了批阅:“日记取法于曾文政公,读书静坐各有定时,修学治事亦具修理”。10月调任县立第一中学及附属高等小学并设国民学校校长。1914年10月1日呼兰县立中学开校,成为旧黑龙江省县立中学创办之首,全称为“呼兰县立第一中学附设初等高等小学校”。创校之初,黑龙江省教育行政长官委任董金章为呼兰县立中学校长,延聘二名专职教员,外请四名高等小学教员兼课,共有七名教师,均于1914年10月前按时到校,确保了学校及时开校和开课。他们大多来自山东、沈阳、保定、北京等地的高师毕业生。呼兰县立中学是在艰苦条件下创办的,经费从县劝学所支领,开办费500元,常年经费4035元(每元按市钱十吊零八百折合)。教育总长张一麟审核祥送《呼兰县立中学报告书》后,在给黑龙江省巡按使的“答复”转饬中称:该校经费颇能撙节,惟教员薪水太菲,难其合格。前经饬县增加经费,以便咨调高等师范毕业生,改良教授中学。尊此,县暑对县立中学教育倍加重视,董金章校长带领学校教职员为巩固与发展这一新生事业亦矢志不渝,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学创办之初,董金章校长就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校令实施规则》,设置了艺术课程,包括图画、手工和乐歌三门课程,配备了专门的老师,每周各授课一节。学校体操课分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两种,每周各授课三节。董金章校长在抓好学生文化课和艺体课的前提下,也特别注重了学生的道德教育,重点上好修身课。他根据教育部1913年3月公布的中学校课程标准,按一至四年级的规定,依次分别让修身课老师讲授“持躬处世,待人之道”、“对国家之责务,对社会之责务”、“对家族及自己之责务,对人类及万物之责务”、“伦理学大要,本国道德之特色”等。董金章出任呼兰县立中学校长后,同年12月,又兼充呼兰、兰西两县教员讲习所所长,积极为两个县培训教员,成果显著,业绩斐然。1915年(民国四年)1月,蒙知事钟给董金章校长奖语:办事勤慎,教管有方,并给奖金三十元。同年3月,蒙巡按使朱出具考语:律己维研,督课有法。记大功一次,转请大总统给七等嘉禾章的荣誉。4月20日,绥兰道尹于驷兴遵照省巡按使饬令,将董金章校长呈报的《呼兰县立中学报告书》送黑龙江师范行署,上报教育部认可、立案。1919年(民国八年)3月,因中学扩招,校舍不够用,学校第一次迁址,搬到了南关县暑前胡同(今体育场址),同时与小学分设,成为了完全中学,校名改为呼兰县立中学校,经县知事孙呈请省教育厅长刘,委任董金章为呼兰县立中学校校长。8月,省教育厅刘厅长又传令给董金章校长:“勤慎有恒,责无旁贷”并训令嘉奖。同时,董金章校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考虑自己年事已高,他就向呼兰县署及黑龙江省教育厅提出了辞呈,申请辞去中学校长职务,并且推荐了他的授业门生、留日归国的果常穆出任呼兰县立中学校校长。1920年(民国9年)3月,董金章校长辞呈了呼兰县立中学校校长后,继续充任县劝学员职。同年6月,被兰清两等小学聘为主任教员。董金章在呼兰县殚精竭虑,夙夜在公的奉献给了当地的教育事业的同时,一直也关心和支持着家乡的教育,在他的倡导和帮助下,在昌邑城后村私塾的基础上改办了“育德小学校”,并且动员村里的女孩子也进学校学文化。并带领族间的有志之士续修了《昌邑董氏族谱》;越二年,他又带头捐巨资建筑了董氏宗祠。他的善举和懿行至今流芳乡间。1924年(民国十三年)8月,董金章又被呼兰县路知事委任为呼兰县立第二女子小学校校长,并继续兼任劝学员职。花甲之年的他仍忠谨勤勉的开新风、办女学,化雨春风,为了呼兰县的教育事业天道酬勤,毕其终生。董金章校长,数十载教学相彰,从一位前清原附生,锻造成名传史册的黉门新学者。他扬长育人、施教因材;求是求新、武文载道。壮哉!呼兰一中,百拾华章,鸿绩耀苍穹。犹在!金章校长,春秋典籍,教化永流长。后记:我是董金章校长的同族后人,余生也晚矣,未见先生之面,只闻先生之许多轶事,值呼兰一中百拾年校庆,特作此文来缅怀先生并以贺校庆。
参考资料:1.《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校志(2014版)。 2.《昌邑董氏族谱》(民国十四年版,2004年版)。 3.董金章长孙董宝琳口述部分资料。
作者:
山东昌邑奎聚街道董家城后村 董绍龙联系电话:13053669762(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