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柳疃丝绸、郭家庄大秧歌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柳疃丝绸、郭家庄大秧歌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柳疃丝绸、郭家庄大秧歌分别是昌邑市颇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和文化艺术,现正面临消亡的危险。为了挽救这些古老的工艺文化,市文化馆和柳疃镇正抓紧整理材料,以启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
  柳疃丝绸创始于清代嘉庆年间,发展于道光年间,到清末明初达到鼎盛时期,时人所著《野蚕录》中以“机户如林,商贾骈陛,茧绸之名,溢于四远”形容当时之盛。1933年,“柳疃丝绸”应美国总统胡佛邀请,参加美国芝加哥百年纪念世界博览会,载誉而归。
  时至今日,这一独特、完整而又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工艺已隐入历史的幕后,在它的发源地—-柳疃镇,也只有零星几家仍在从事这项工作,且都是一些60岁以上的老人,而他们生产的手工柞绸因质地柔软、工艺讲究、雍容华贵,越来越受到当今一些西方国家时装商的推崇,被视为时装面料珍品,产品全部出口。
  郭家庄大秧歌歌词由清朝咸丰年间柳疃镇郭家庄秀才郭万创作,主要内容为抨击封建礼教,揭露贪官污吏,倾诉民间疾苦,歌颂男女爱情和平民生活情趣,全部歌词共分六排,各排又包括数个内容,涉及人物众多,唱词多达数万字。演出时,以排头(也叫秧歌芯子)为中心,他手中的旗指向谁,谁就开始唱,全部表演完成,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郭家庄大秧歌这种表演形式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几代表演者的完善、丰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其活泼有趣的唱词,各具特色的人物,无不深受群众欢迎,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掌握郭家庄大秧歌表演和演唱的人不断减少,目前,在郭家庄村也只有几位长者(秧歌芯子)还能完整的指挥下一场演出。由于场景众多,唱词复杂,愿意继承和学习郭家庄大秧歌表演的人也越来越少。 

   随着时代更迭和社会的发展,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渐渐为世人所忽视,甚至面濒临失传的境地,为了抢救和保护他们,昌邑市文化局和柳疃镇正在积极为柳疃丝绸和郭家庄大秧歌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