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省对62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发展做出综合评价,我市经济开发区位居31名,被列入发展较快的开发区之一,其中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与效益两项指标分别位居第23名和29名。
昌邑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7.7平方公里,起步区10平方公里,是我市着力打造的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新城区。
由于建设资金紧张、用地问题制约及遗留问题多种因素,经济开发区一度时期整体建设较为缓慢。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开发区作为全市经济工作和招商引资的重点来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举全市之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开发区的发展需要,我市在开发区内先后修建和拓宽改造了石化路、西环路、南环路、同大街等12条主干道路,完成硬化道路面积46万平方米,同时实现硬化、美化、绿化、亮化总里程28公里。热电厂投产运行,热力管线进入多家企业。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厂正在建设中,电力、供热、供水、排污、排水、通讯等“六通一平”配套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搭建起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对项目投资发挥了明显的承载作用。 巢稳凤自来。目前,经济开发区引进项目81个,总投资72.4亿元,对我市经济实现既快又好、更快更好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竞争力,环境是加快发展的推动力。在招商政策、资源要素基本相同、产业相近的背景下,经济开发区把发展环境的优劣作为能否吸引投资、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励精图治,坚持不懈地优化发展环境,夯市了开发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按照市委书记陈白峰提出的“要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思想最解放、机制最灵活、政策最优惠、服务最周到、关系最理顺的经济特区”的要求,市政府出台了《昌邑经济开发区优惠政策规定》等一系列开发区发展配套政策,经济开发区成立了精干高效的管理服务机构,在制度建设、办事效率、监督机制等环节上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完善和落实办事承诺制、行政审批责任制、过错追究制等各项制度,围绕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办事效率、投资成本、获利水平、合法权益等要害问题,构筑审批时“一条龙”服务、建设中“全方位服务”、投产后“经常性服务”的三大服务体系,认真抓好项目的引进和落实,营造聚集项目、资金和人气的洼地效应。
通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进一步得到彰显,成为集聚资本、汇聚产业的“强磁区”,成为国内外客商谋求发展的热土,成为企业家创业开拓的宽阔舞台。
今年新进区项目11个,总投资12.4亿元,续建项目4个,总投资9.38亿元,开发区成为我市区域经济发展最大的动力源和最大的增长点。
今天的经济开发区大变模样,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厂房标准化、厂区园林化、围墙透视化,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区初具规模。经济开发区坚持不懈抓投入、上项目的效益日益显现,2005年开发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 1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亿元。
2003年以来,经济开发区面对诸多矛盾和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快速启动进区项目,抓紧开工建设,形成了同大、石化、海天、华晨、纺织五个专业园区,目前引进项目81个,总投资72.4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纺织印染为主,以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机械制造、家具制造等为辅的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
在经济开发区里,石化工业园最为引人注目。近年来,昌邑石化持续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年均投入都在8亿元以上,综合加工能力由2002年的110万吨扩大到现在的450万吨,资产总额25亿元,跨入潍坊市工业50强、全国石化企业100强。目前投资6亿元的100万吨延迟焦化项目正在建设。
像石化公司一样,同大、海天、华晨、电业、新昌等企业纷纷落户或投资开发区。开发区已从过去的小项目招商到现在的大项目落户、从过去的少数企业入驻到现在的众多企业在建或投产,呈现出了建设速度加快、大项目拉动作用增强、区内产值大幅提升等特点。截止到2005年底,开发区共引进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2个。骨干企业带动、大项目带动为开发区新一轮更快更好发展注入了生机,增添了活力,储备了后劲。
走进经济开发区,一幢幢现代化的工业厂房拔地而起,一处处建设工地塔吊林立。今年,昌邑石化的气体分镏项目、新昌集团的食品加工项目、同大公司的镍网项目、乾隆杯酒业的酒水生态园项目等均已开工建设。时下,经济开发区内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势头。
一个更加开放、更富活力、更具竞争力的经济开发区正在迅速崛起,这方投资兴业的热土将是全市人民新的骄傲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