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吕海霞:把葫芦丝的旋律带进昌邑

吕海霞:把葫芦丝的旋律带进昌邑

    一次汇演,让她认识了葫芦丝;
    一本教材,让她走进了葫芦丝;
    一位大师,让她成就了葫芦丝。
    葫芦丝是一种深藏在云南傣族竹林中的民族乐器,当地人称它为“荜”(傣语),也称葫芦箫。葫芦丝音色优美飘逸,婉转悠扬,其优美动听的音色让人入耳难忘,不过能够掌握它的演奏技巧却不是一件特别轻松的事情。

得益于云南艺术学院对葫芦丝演奏艺术的发掘,使葫芦丝乐器逐步走出竹林,飘向全国,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我国民族音乐的交流推广,葫芦丝逐渐被各地音乐界所认识和喜爱。

    吕海霞,昌邑市奎聚中学的一位普通音乐教师。1999年我市教育系统强化艺术教学水平,奎聚教育组从山东艺术学院请来了一位管乐教授——仲冬和,来为本地音乐老师讲学,以促进地方音乐教学水平。就是这位教授随身带来的云南民族乐器,让吕海霞第一次认识了什么叫“葫芦丝”,也是这种独特的乐器第一次出现在昌邑。
    在仲教授的一次葫芦丝演奏中,吕海霞被其优雅婉转的音色所陶醉,完全浸入在美妙的旋律中,仿佛跟着旋律飞进了西双版纳,飞进了晨曦中的云南丛林;仿佛看到了开屏的孔雀在丛林中漫步,看到了孔雀的翅膀略过草丛时叶子上的露珠轻盈滑落
    在仲教授讲学的日子里,他被吕海霞的投入专注所感动,临走时给她留下了一本云南艺术学院李贵中教授的巴乌、葫芦丝教程。在2000年以前,葫芦丝和巴乌还是深藏在云南傣族山寨中的典型地方乐器,外界几乎没有人研究,甚至是很少人知道,有关这方面的教程,就更显得珍贵难得。

    拿着仲教授所送的教材,吕海霞如获珍宝,一边阅读消化,一边吹奏练习。接下来的数年中,她的所有业余时间几乎都投入进了葫芦丝和巴乌的世界,以至于丈夫抱怨说她成了一个“油瓶子倒了都不知道扶一下”的人,后来她又自学了和声、配器等比较难的音乐理论,随着自己的进步,她开始在学校里培养特色乐队,从2000年一直到2004年,她辅导的巴乌、葫芦丝乐队经常在昌邑市及潍坊市的音乐比赛中获得最高奖项。 

    2004年起,葫芦丝演奏开始走出云南,流行全国,但此时的吕海霞已经是一位技艺娴熟的葫芦丝演奏者,并亲手培养了数批技艺颇佳小小演奏队,昌邑的校园中也因为她的执著提前数年溶入了这种南国乐器。
    2005年的夏天,云南艺术学院 路云教授来昌邑交流民族音乐文化,他偶然发现了吕海霞娴熟的葫芦丝演奏技法,欣喜之余,把这个来自北方的葫芦丝爱好者引见给了著名的葫芦丝大 师李春华老师。
    李春华是全国著名的葫芦丝巴乌演奏家、葫芦丝考评委员会专家、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十多年来,李春华出版发行过《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等数十本专著,还发行了大量有关葫芦丝教学的音像制品。名师出高徒,自从成为 李春华老师的门生,吕海霞从手法、运气、神气与旋律的配合、甚至是心情随乐的起伏,都获得了重新的认识,李春华前期对吕海霞的教导中亲自书写的一些练习要领甚至出现在他近期出版的一些著作中,这些都体现了导师对实际教育中的点滴总结习惯,也体现了吕海霞跟随 李春华老师学习葫芦丝吹奏艺术的深度。
    同样因为吕海霞的痴迷与天赋, 李老师送给了她一支自己亲手制作的葫芦丝,为了让得意门生在演奏造诣上达到 “神至”的境界, 李春华老师还送给了吕海霞一套傣族的民族服装。

    吕海霞如今已被邀请成为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员。不过她还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攒足经费,实现今年暑假的云南之旅,去南国的葫芦丝发源地感受葫芦丝文化的熏陶,在南国丛林晨曦的沐浴中升华自己的葫芦丝演奏境界;第二个愿望是能够培训引领更多的孩子认识葫芦丝、演奏葫芦丝,让南国的音乐载着山寨风情走进昌邑,让昌邑的市民在北方的土地上感受南国文化。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