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在它的滋润下,造就了昌邑肥沃的土地和灿烂的文化。在人们的记忆里,潍河不仅有浩浩荡荡的气势,也有泛滥成灾的情景。但是,勤劳智慧的昌邑人民依赖潍河、治理潍河,不断书写着壮丽的诗篇。
潍河源于莒县箕屋山,由安丘市进入我市境内,向北流经太保庄、岞山、饮马、石埠、宋庄、围子、奎聚、柳疃、夏店等地,在下营北部入海,在我市流经86公里,流域面积300平方公里。
潍河古称潍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先秦古籍《尚书 禹贡》篇中即由“海岱惟青州,潍淄其道” 的记载 ,可见在先秦时期,潍河作为山东省第一大河的地位就已确定。潍河流域同时也是古代东夷文明的核心发祥地,东夷族的先民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潍河又是一条生命之河。它造就了肥沃的昌北平原,滋润着两岸的人畜草木,人们在两岸定居繁衍,潍河成为人们赖以生息的母亲河。
多少岁月流失,几多世代更替,潍河成为无数人心中的一个情结。许多人对潍河情有独钟,特别是在外地工作的昌邑人,说起潍河,就想到了家乡。
奔腾激越的潍河冲刷着岁月,在它亘古沧桑的生命里,也曾给两岸民生带来了忧患和苦难。悠悠潍河,饱经沧桑。建国以前,潍河堤坝险工多,危害大,河床迂回曲折,每到汛期,大水倾泻而下,狂涛盘旋流急,经常泛滥成灾或改道,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灾难。
昌邑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开了红崖口,昌邑、潍县跟着走”,“开了吴家漫,昌邑潍县去一半”。红崖口、吴家漫是潍河下游最著名的险段。据史料记载,明末到民国的近400年间,潍河大规模的决口就有四五十次,小规模决口更是难以计数,给两岸人民带来了重大损失。潍河有咆哮而过的爆发,也有被迫改道的无奈。在过去的岁月里,两岸劳动人民从未中断加固堤防,与水灾进行斗争。但堤防年年修,灾害时常有。
人们不断对潍河进行综合治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潍河综合治理的力度,险工险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潍河在与时俱进的号角声里变得更富生机和活力。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潍河生态风光带建设工程,更为古老的潍河描绘出一幅美丽动人的新画卷。
市委市政府结合新一轮城市规划,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建设潍河生态风光带。这是我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个城市建设项目,倍受市民关注。在人们期盼和欣喜的目光里,母亲河将摇身变作水清树茂、景色优美的滨河公园和亲水乐园。
按照“一河清泉水、一片绿化带、一道风景线、一条金堤岸”的生态水利建设思路,我市将城东橡胶坝至金口闸段两岸建成集美化城区、旅游观光、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滨河风光带。
潍河生态风光带位于我市城东潍河大桥南北两侧东西两岸,全长5500米,面积近550公顷。整个工程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位于新潍河大桥两侧,总投资7000万元,全长3500米,约360公顷,计划年内完成。二期工程向南至金家口闸桥,三期工程向北至橡胶坝。
该工程由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承担,坚持“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文为蕴、以人为本”的思路,贯穿“保持生态特色、回归自然真实面目”的理念,以务实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保护、利用、改造地貌和植被,充分利用自然泄洪、滞洪调节能力,合理安排水岸交界、湿地植物,促进整个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潍河生态风光带以原有的丰富植被、湿地等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条件,结合水环境治理和河道整修,形成以自然形态植物群落为主的生态型景观绿化带,并开辟水上游览线,设置高架观景桥、湿地木栈道等,同时构造多种形式的绿色空间,打造以亲水驳岸等人性化空间为主的滨河绿化区、休闲娱乐区和观赏风景区。
整个潍河风光带包括农业观光区、湿地保护区、中心活动区、水上活动区、野营烧烤区、森林浴场等。各景区在设施设计方面,发挥潍河蓄水、景观改造、延伸城市的三大功能,通过技术手段,把道路、广场、园林建筑等设施巧妙结合、相得益彰,将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潍河生态风光带一期工程共分水体、水岸交界区域、滞洪区和游览区四大部分,由北京、济南、河南等地大型公司进行施工,今年年底竣工后,将成为镶嵌在昌邑城区东大门上的一颗靓丽明珠。
潍河生态风光带建设犹如编织一件漂亮的霓裳,即将成为古老潍河的新装,也必将树立昌邑城市风貌的又一个品牌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