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档案:徐秀玲,65岁,昌邑市柳疃镇灶户村人。她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拥有一颗快乐的童心,从事幼教30多年来,她以真挚而丰富的情感装点了自己的生活,更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
近日,记者来到昌邑市柳疃镇东陈幼儿园时,看到一位老太太正在和十几个孩子一起,蹦蹦跳跳地做游戏呢(如图)。同来的朋友告诉记者,这位老太太就是“老阿姨”徐秀玲了。
徐秀玲爱上幼教这一行,还是在她30岁的时候,那时,她已经有了三个儿女,在哺育儿女们成长的同时,她欣喜地体验到了与孩子们一起生活的快乐,当年,她便来到镇上一家幼儿园任教。
徐秀玲从小就心灵手巧,聪明能干,来到幼儿园后,她的这个特长便算是有了用武之地。为了教育孩子,她经常利用废弃物品教他们制作各类玩具,几块碎布、几缕旧毛线、几张纸壳……,经过她的构思,再进行一番剪、粘、缝的简单动作,常常会变成儿童玩具、家居用品等漂亮的手工艺品。这样,既开发了孩子们的智力,又为他们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后来,徐秀玲总是凭着自己的想象,给孩子们制作出漂亮的演出服装和道具,那些漂亮的民族服,幽雅的宫廷衣,时尚的各类头饰,常常令孩子和老师们都爱不释手。每年,徐秀玲都要动手为孩子们制作工艺品,现在,仅保存下来的就有几百个种类近千件作品。
去年冬天,徐秀玲来到东陈村幼儿园任教,第一天,就让园长白老师感到喜出望外。第一堂课,徐秀玲教孩子们认一个“上”字,在告诉大家这个字的发音后,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太太合着音乐用自己的肢体来演示字的意思,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下课了,徐秀玲竟然加入到孩子们的行列,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孩子们和新来的“奶奶级”阿姨玩了个不亦乐乎。
与孩子们玩耍的过程中,徐秀玲发现有一个男孩因袖口严重破碎,小胳膊冻得通红,原来,这个孩子的父母长年摆摊,无暇照料孩子。徐秀玲心疼得立刻找来针线及碎布,为孩子缝好袖口。当天,她又检查了全班孩子的衣服,发现有十几个孩子的领子和袖口都有不同程度地破碎,徐秀玲立刻为他们全部缝补好。第二天,几位家长找到白老师:“你可一定要留住徐老师啊,我的孩子说她是最好的老师。”
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徐秀玲就转成了非农业户口,可她这个幼儿教师却是个临时工的身份。后来,家人给她办理了一个供销社的招工名额,可徐秀玲却舍不得离开幼儿园和她教的这些孩子,竟放弃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徐秀玲的老伴告诉记者,看到妻子这么大年纪了,还要整日骑车上下班,他十分心疼,可妻子却说,自己教幼儿园不是为了钱,她就是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的那种感觉,只要还能说话、唱歌,身体还能行动,就要一直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