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天才诗人顾城—在昌邑火道展开诗人的翅膀

天才诗人顾城—在昌邑火道展开诗人的翅膀


顾城与父亲1972年初于昌邑东冢火道村口

    顾城(1956—1993),中国当代天才诗人,一生以诗为生命,以生命为诗。
    1956年9月24日,顾城出生于北京白塔寺边的人民医院。
    1969年冬,随父下放山东昌邑县东冢公社喂猪,开始从潍河、北海滩、蓝天流云和乡间雨雪中与美妙的大自然对话。
    1971年7月,在海滩上写下《生命幻想曲》,并开始了以大自然写诗,用诗写大自然的心灵之旅。
    1974年,全家回到北京。


顾工、顾城父子在猪圈留影(后面那头猪顾城叫它为“老祖宗”)

    是潍河、北海沙滩、昌邑乡野季风,激发了诗人心底韵律,把诗人的心灵引入大自然的纯净世界。通过后来顾城的自述文章,可见顾城对昌邑的海滩河畔之留恋向往…

    “昌邑县,东冢公社,火道村;取火的道路,在那里可以找到火,‘火道’。我觉得这些名字都很有象征性。”—顾城自述摘录
    顾城对火道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本来普通的“火道”二字在诗人的心中成了一片神圣的风景。

    “在那里也找到了我的‘火’。我真正开始写(诗)是在火道村外的潍河边上,那时候最明白的一首诗叫《生命幻想曲》。”—顾城自述摘录
    顾城在火道村找到了诗篇创作的‘火’;而在村旁的潍水岸边,潍河之‘水’沐浴了他纯洁的心灵,并孕育出他第一首力作《生命幻想曲》,自古水火不容,昌邑的‘水’‘火’,在诗人的心灵中却相融相映,并升华为美妙的韵律,和谐地漂流到世界各地的读者心中。

    “那首诗(《生命幻想曲》)对我是重要的,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人的生命和万物的生命有一个共通,而那一共通无人知晓——当一只鸟沿着河岸飞走的时候,我就变成了它的幻境。”—顾城自述摘录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那个十几岁的少年,偎坐在潍河岸边的草丛中,凝视着略过水面的鸟儿远去,自己的梦幻跟随着翱翔的鸟儿,去聆听大自然美妙声音…


1971年夏天(写《生命幻想曲》的那个夏天),顾城于火道村口

    顾城的哲学思想集中地体现在他的作品《没有目的的“我”——自然哲学纲要》中,他认为哲学使人自在,并不使人存在。“自然”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没有预设目的的和顺状态。美是顾城的终身信仰,贯穿在他所有的作品和整个的人生道路中。

    佛界之所以称我们繁杂的人类社会为“尘世”,是因为他们走出社会看社会,而顾城能看如此美丽的大自然,是因为他陶醉并将心灵融化与大自然,所以,我们都认为“人非草木”,他却觉得“草木如人”。

    据曾经在当时的东冢中学教学李兴华老师回忆,顾城自13岁随父亲来到昌邑,18岁回京,在这期间从来没上过学,当时顾城的姐姐顾乡就读于东冢中学,而弟弟顾城不某学业的事情也是老师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不上学而才华横溢体现了顾城的天才智慧,在正常学龄教育段不某学业同时也体现了顾城性格“孤僻”的一面。在社交上他比正常人参与的少之又少,成了普通人认为的“孤僻孩子”,而对大自然的陶醉,让他的大脑中拥有了比常人更多的感受大自然生命之逻辑,拥有了更多的与大自然交流之语言,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创作赋予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可以肯定的说,顾城所能看到的大自然,普通人都无法看到,因为我们无法领会诗人那样的用情感滋润一草一木、以心灵接触鱼虫飞鸟的情怀。


1970年,顾城与父亲、姐姐于昌邑火道的家门口

    顾城自1987年开始应邀赴世界各国讲学创作,1989年在新西兰激流岛(瓦西基岛)买下一座房子,开始隐居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激流岛上辞世。留世有大量诗、文、画、字作品。

注释:
文中顾城自述部分摘自顾城著作<神明留下的痕迹>
文中图片摘自<顾城之城>网站,版权归该网站所有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