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昌邑市都昌街办徐逄村的徐佩显得特别忙碌,连续几天,他与村民交谈的话题总是离不了租房子和孩子上学的事情。看到村民们质疑的目光,他总是笑着说是为东明县的亲戚打听的。然而,熟悉徐佩的人可都知道,徐家并没有东明县的亲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的起源是那本2004年6月的《祝您幸福》杂志。去年7月中旬的一个中午,54岁的徐佩在这本杂志上,读到了一组救助失学儿童的信息。当时,照片上那个名叫胡娇娇的东明县女孩儿引起了他的注意,孩子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令他受到震动。当天下午,徐佩就通过邮局给胡娇娇汇去了200元钱。
不久,徐佩就收到了来自东明县焦元乡甘堂村的感谢信,寄信的是胡娇娇的父亲胡国志,他说是徐佩这200元钱让女儿重新回到了学校。
频繁的书信来往,徐佩关注起胡娇娇全家的生活来。逐渐地,他了解到因胡志国身体有病,干不了重活,全家就是靠家里种的七亩地为主要生活来源,收成最好时,全家每年的总收入也就是三千多元。2003年秋,因黄河水漫滩,位于下游的东明县的焦元乡受灾严重,秋季作物基本是颗粒无收。而正在这生活处于艰难境地时,胡国志的颈椎病又于去年开始加重,因无钱到医院治疗,全家人整日愁眉苦脸。
2004年年底,在又一次给胡家寄钱后,徐佩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儿:仅仅靠这点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胡家的难题。而与东明县相比,昌邑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各种出路太多了,何不把胡家迁来这里居住呢?心念及此,徐佩当即写信把详细计划告知了胡国志,并一再保证来这儿后,找工作、孩子上学等所有需要办理的事情全部由他来解决。
今年3月初,胡国志只身来到了昌邑,在徐佩的关照下,一家木器厂里给胡国志提供了一份修补成品的轻活儿,一段时间后,胡国志慢慢适应了这份工作,4月16日,37岁的胡国志第一次领到了600元的工资后喜极而泣。
胡国志告诉记者,现在他在昌邑的生活已经有了保障,妻子来这里后,寻个活儿更是不成难题,徐大哥说,适应环境后,他们一家一年收入个万儿八千的实在不成问题。再过一阵子,妻子和女儿也会搬来昌邑生活,眼下,徐大哥正在忙着给他联系租房子和孩子的上学的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