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长路向远方 | 昌邑公路交通事业发展七十年回眸

长路向远方 | 昌邑公路交通事业发展七十年回眸


路是躺倒的碑,碑是立起的路。路与人类同生共存,印满人类前行的足迹;碑是人类经风历雨中曾经的苦难与辉煌的留记。

新中国成立时的路是什么样子呢?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路,却是低等级的;有了汽车却没有与之匹配的路。这也是战争年代我们的战士凭双脚就能追上敌人汽车轮子的重要原因。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烟潍公路施工旧照

据记载,七十年前通过昌邑境内的烟潍公路是全国有名的新型公路之一。1946年出版的《中国工程师学会三十周年纪念刊》载”至采用欧美筑路方法修筑通行汽车的公路,则发韧于民国初元。长沙–湘潭公路(民国二年).张家口–库仑公路(民国七年).烟潍公路(民国九年)等,其著者也”

民国时期烟潍公路旧照

即使是这样的公路,也只是路基宽6米的土路,下雨不能行车。并且潍河低水位漫水桥.胶莱河石桥毁于战火,解放区军民用木桥连接起来,勉强维持通车。其它道路只是维持必要通行的大车道和乡间小路。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了《关于公路工作的决定》,具体规定了”公路等级的划分.工程标准.民工建勤修路.公路留地.养护公路.车辆管理制度”。按路段设立了专门的公路管理机构。提出了以”养护为主,重点恢复已有路线,保证通车”的公路工作总方针。早在1949年8月,山东省龙潍公路管理段(后改称潍县公路管理段)及所属昌邑.新河等公路站即宣告成立,开始了烟潍公路的工班化管理。

五十年代中期的国道跨潍河段

  三年恢复时期里,山东省交通厅批准,潍县公路管理段组织将烟潍公路胶莱河石桥和潍河低水位漫水桥进行了加固及铺木桥面板,并对河道发生西移的潍河桥进行了木桥接长;同时,昌邑县人民政府组织民工建勤对全线29.9公里路基小桥涵由6米加宽接长到8.5米,使烟潍公路达到了建成以来最好水平。

五十年代中期的昌柳公路

同时期,将昌邑到柳疃路10公里改建成路基宽8–10米的公路。县公路站在对水昌路进行栽植行道树绿化时做了整修。使昌邑有了三条通客运汽车的公路。为以后的公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公路的建设发展始终是国家发展计划的一部分,随着国家规划而计划,依照国家的发展情况而调整。公路的建设管理实行国家级干线公路(国道)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规划实施,省级干线公路(省道)由省人民政府安排规划投资.组织实施,县乡公路(地方道路)由县及以下地方政府组织规划落实;养护管理以专业队伍与民工建勤(农民代表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权属各地不尽统一,原则上干线(省级及以上)公路由市(地)公路管理部门派驻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地方道路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昌邑县(市)的公路建养工作一直由昌邑公路站负责,2002年潍坊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理顺县乡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通知后》昌邑市公路局将县乡公路建养管理权整体移交给昌邑市交通局,2019年公路体制改革,昌邑市公路局由潍坊市公路管理局移交昌邑市管理后,县乡道路建养管理由市交通局析出,重新划归为一体,改称”昌邑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不管公路管理体制如何变化,政府主导,专门人干专业事,全社会联动的大格局始终没有变。

 1953–1965年十三年间,随着国家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国家确立这一时期公路工作的总方针是”养护为主,重点抢修,保证畅通”和”调整.充实.巩固.提高”。这一时期,昌邑公路历史性的从无路面时代进入了有路面时代。

 1954年11月由昌潍公路管理段组织实施的烟潍公路路面铺筑工程竣工通车。虽然路面仅宽3.5米,厚12厘米,属简易路面;却是开了昌潍地区公路铺筑路面的先河。

1963年12月通车的混凝土潍河大桥(今揽月桥)

1963年,为根治潍河低水位漫水桥遭遇洪水容易损坏,经常中断交通的痼疾,在原桥北侧新建中水位钢筋混凝土漫水桥一座,桥长279.7米,两端石砌过水路面374.46米,用长481.09米引道与原路顺接。新桥竣工通车后原桥拆除。

潍石公路石埠潍河大桥旧貌

  1957年新建经过昌邑中部的潍石公路,路基宽10–12米,铺筑了宽6米的级配碎石路面,配套建设了当时山东省第一座装配式T型梁公路特大桥,即桥长577.2米的潍河大桥,以及桥长128米的胶莱河半永久性防腐木桥。一举使潍石公路达到了二级公路标准,称为地区内建设质量最好的公路。

  在抢修和提高干线公路的同时,根据昌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修和改建了靶杨路.昌柳路.下岞路天成店到宋庄.饮马到八里桥等铺路面公路和太高路.卜廒路等县内主要交通道路。

  铺路面公路的出现和普及,不仅是道路与运输方式相互适应的需要,更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地取土,能走得通就行;向走得快,走得好转变的历史性跨跃。

 1966–1980年的十五年间,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初期的转型时期。公路建设同其它行业一样在前进中拼搏,在拼搏中发展。昌邑县以公路建设或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的形式,充分发挥公路业务部门支持和技术优势,在将干线公路改造升级的同时,将县域内南北主要交通路多方改造,成功升级为省级干线公路。

烟潍公路胶莱河混凝土大桥旧貌

 1966年烟潍公路胶莱河原桥拆除,新建全长329.92米的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大桥通车,使昌潍地区第二座采用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大桥落户昌邑;1971年烟潍公路改造升级,昌邑段全线铺筑沥青表处路面宽6–6.5米(城区加宽段8–10米)。工程竣工通车,昌邑公路开启了沥青路面时代。

 1970年潍石公路胶莱河大桥原址重建,新建全长129.2米的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后因胶莱河河道加宽,1976年两端各接长四孔,全桥长变更为桥长217.4米。1975年潍石公路实施沥青路面改造工程,昌邑辖段全部建成宽9–10米的沥青表处路面,成为昌潍地区最高技术标准的二级公路。

  下岞路是昌邑境内当时唯一一条贯穿南北的交通要道。在之前改造的基础上,分别于1966年.1973年.1974年.1975年.1976年.1979年以民办公助.驻军投资.地方自筹等方式投资,以公路修建或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的组织形式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将全线69.1公里全部改建成符合公路技术标准要求的有路面公路。其中,下营到石埠段32.9公里为沥青表处路面。

峡山水库溢洪闸旧貌

并且1978年峡山水库溢洪闸附桥建成通车后,该路通过水库堤顶路与安丘.临朐相通,从而连接起了烟潍.潍石.潍徐.益新等多条国省级干线公路和胶济铁路,。因此,被纳入省级公路管理,更名下小公路。

  在提高和建设干线公路的同时,借助铺筑干线公路的技术和机械优势,昌邑县委县政府统筹安排,先后铺筑了昌灶路.太高路.昌平路.城里主要街路等沥青表处路面39.85公里;新建改建柳瓦路.昌柳路.昌平路.李井路.甘丈路等地方道路63.7公里。

 1981–2010年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第一个十年里,人民公社被乡镇人民政府取代,企业放开搞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交通部1982年提出”全面规划,加强养护,积极改善,重点发展,科学管理,保障畅通”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的公路建设方针,1987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一时间,”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成了全社会共识。

 1981–1983年,烟潍公路再次进行了改建。昌邑境内全线建成了路基宽12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宽10米的二级公路,同时在原潍河中水位漫水桥南约100米处新建了桥长564.54米,桥面宽10米,两侧设有人行道.栏杆.路灯,全桥宽12.5米的新潍河大桥。

1983年12月建成通车的濰河大桥(今交通街大桥)

路面施工中,实现了沥青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全过程机械化施工。并且该工程将潍坊地区获得的第一项道路工程省”全优工程”和第一项公路桥梁工程省”全优工程”的荣誉留在了昌邑境内。1987年,又对国道城区段4.2公里进行了改线改造。国道南迁200米(今交通街),修建了昌邑第一条沥青混凝土路面宽15米的一级公路,原国道城区段改名新兴街,成为市内街道。

原新兴街汽车站旧貌

 1983年,1984年分别对下小公路起点处2.1公里进行了路基改线和沥青路面施工;1987年,1988年进行了下小公路石埠到峡山水库段31.67公里的二级公路改建工程,铺筑沥青碎石路面宽10米。工程竣工通车后,实现了过昌邑境内的省级以上干线公路全部沥青路面化。1989年下小公路围子以北段24.2公里进行了路基(桥涵)单侧加宽(接长)工程。为该路段的升级改造做好了准备。

  辛沙公路自1988年开始建设。昌邑境内31.36公里,到1989年底先后建成了桥面宽10米,两侧设人行道.栏杆,全宽12米的胶莱河.潍河.丰产河等三座大桥和两侧设防撞护栏,全宽11米的漩河.蒲河.堤河等三座中桥;1990年完成了全线路基小桥涵施工。

  这十年中县乡道路的建设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修建了柳瓦路.南逄路.昌灶路昌邑到柳疃段(一级路).李井路北孟段.城区青年路(宽34米).酒厂路等计33.5公里;同时修建了仓塔路53.3公里沙土路,通开了县内第二条南北贯通的大道

  到1990年底,昌邑通车里程达到342.8公里。其中沥青路面达到164.8公里;22处乡镇有16处通沥青公路,全部实现了晴雨通车,818个自然村有582个通了公路。路上跑的再也不是十年前”县委书记帆布篷(212型吉普车),公社书记幺三零(130型客货两用汽车),大队书记嘭嘭嘭(12马力拖拉机)。而是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各种型号轿车,大.小运输车辆。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昌邑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飞速发展。经国务院批复于1994年7月18日撤县设市,199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颁布,昌邑公路在上世纪最后一个十年里站在新起点,继续快速发展。

 1993年底,途经昌邑南部饮马.岞山.北孟.塔尔堡四乡镇全长27.2公里的济青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使昌邑赶上了国内第一批高速公路的班车。

潍莱高速石埠入口

1999年,途经昌邑中部石埠.流河两乡镇全长9.1公里的境内第二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两条高速公路都在昌邑设有互通式立交桥,为昌邑提供了与外埠快速连接的通道。

 1992年,1993年先后分两段将下小公路起点到围子路口24.5公里改建成上下行分道行驶的沥青路面,路基全宽19.5米中间设排水沟;1998年将围子到石埠段13.03公里改建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宽12米的二级公路;1999年将石埠到李家埠段14.15公里改建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宽16米的一级公路。1994年新建辛沙公路昌邑段31.36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宽10米。同年,烟潍公路昌邑城西段11.03公里,在原路南侧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宽15米,与原路组成一体,上下行分道行驶,中间设排水沟。

  在这十年里还同时新修和改建升级了靶杨路.昌双路.建港路.青渔路.仓塔路.丈塔路.甘丈路.昌灶路等19条(段)地方主要道路沥青碎石路面120.1公里。

  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十年里,昌邑市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新增两条高速公路计36.3公里,省级干线公路新增一条31.36公里,原有国省道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县乡道路新增沥青路面102公里,基本实现了全市公路村村通。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改革开放的成熟稳定时期,昌邑的公路建设也同样在稳定提高的同时快速的发展。

荣乌高速柳疃入口

 2008年9月,途经昌邑北部龙池.柳疃.下店.卜庄四镇及靶场.劳改农场等驻昌单位,境内长30.54公里的荣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在昌邑设置两处互通式立交桥。

 2001年国道G309线(潍石公路)改建一级公路,路基宽25.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宽24米。昌邑境内8.9公里,胶莱河大桥及配套桥涵同时竣工通车。

2002年国道G206线(烟潍公路)改建一级公路。昌邑境内29.9公里,在城西出口处设环岛。环岛以东路基宽26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宽24米;环岛以西改建北侧上行线,沥青混凝土路面宽15米,与1994年建成的下行线形成中间设排水沟及绿化带,路面宽15米X2的道路模式(其中潍河改线段及新建潍河特大桥2003年竣工通车,新建胶莱河北侧大桥2004年竣工通车)。

 2003年新海公路(原辛沙公路)改建。昌邑段31.36公里建设标准为路基宽17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宽15米,桥涵同时配套。六年之后,为了解决环渤海快速增长的交通压力,再次对该路进行了升级改建,建设标准一级公路,路基宽26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宽24米。靶杨路口以西段2009年施工,靶杨路口以东段2010年竣工,沿线大中桥及配套工程同步竣工。2001年,2002年分两次改线,建设下小公路李家埠到留戈庄段9.7公里,路基宽18—14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宽16—12米;2005年分两段改建下小公路新海路口到石埠段27.18公里,围子以北段施工标准为路基宽20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宽18米,围子以南段施工标准为路基宽26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宽24米。

 2006–2009年新建途经昌邑南部岞山.太保庄.丈岭三乡镇,境内全长28.1公里的省级干线潍胶公路建成通车,该路建设标准一级公路,路基宽26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宽24米,桥涵等配套设施同步完成。

  地方道路建设方面,新建永大路,开通了境内中南部第三条南北通道;改造了城区主要进出口,实现了一级公路进出的目标;兴建了滨海开发区主要道路,为开发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昌邑的公路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新增高速公路30.54公里,与已有的两条高速公路形成南中北均匀分布,四处互通立交桥恰如其分的优化配置,架起了昌邑与外埠全方位对接的高速通道。两条国道.三条省道,四横一纵构筑起了昌邑公路交通的主框架。辅之以纵横交错的县乡村路,实现了城市与农村等级公路的连接。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向着国家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稳步发展的时期。昌邑的公路建设也在优化和提高中不断前进。

青银高速昌邑饮马段

 2016年途经昌邑的青银(济青)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开工,在保证原四车道通车前提下施工,包括昌邑境内27.2公里,于2019年7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这是全省第一条四改八车道高速公路,是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改扩建绿色科技示范工程。

 2010–2012年9月,国道G206线昌邑城区段向城南改线新建,改线长15.45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宽24米,同时新建了潍河金口大桥;2017年11月国道G309线(由石埠向南移至饮马北)改线工程竣工通车。

 2011年改建下小公路起点到新海路口段12.3公里,路基宽26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宽24米,2012年5月竣工通车。

  与此同时,新修了潍河堤顶交通(景观)路63.6公里,海昌路12.7公里,大修改建了永大路及城区.开发区.镇.街等道路。进一步健全了农村道路的通达深度和服务功能。

潍河堤顶景观路

  随着公路建设功能的普及和提高,公路网格化的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城镇化发展,昔日的大车道.穿村小路被宽阔.舒适.美观的现代化公路所替代,农村与城市的距离越来越短。”傍晚村民地中蔬,,明早市民盘中餐”成为现实,农民的生活也早已是高楼大厦.手机电脑.车上车下。昌邑发展了公路,公路为昌邑的发展铺就了坦途。

  从一地一路之得,去看新中国七十年的辉煌巨变,无异于管中窥豹,但毕竟可见一斑。昌邑的公路,起步于一条缺桥少涵,宽六米的土路发展到今天,有一个事件应该记住:1954年昌潍公路管理段第一次组织公路路面施工,将烟潍公路铺上了三米半宽的简易碎石路面。现在的人可能不屑一顾,在当年何其难?那可是自古以来鼎鼎大名的古道.驰道.官道.东西大道,即便是建国时也是声名显赫的烟潍公路。几千年的土路,新中国成立刚刚五年,怎么就一下子铺上了路面?所以,这三米半简易路面不简单,它不仅是公路建设的进步,更是社会发展进步在公路发展中的表现;它跨越了历史,见证了新中国公路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时段。

  公路与人类同在,与文明同行,它记录了历史,见证着当下,通向遥远的未来。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