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时光追忆 | 昌邑县姜泊村的业余吕剧团

时光追忆 | 昌邑县姜泊村的业余吕剧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50—195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姜泊村的群众文化活动因为受西海军分区文艺团体经常到村里进行慰问演出的影响,搞得异常活跃,在大参军、拥军优属、支援前线的历次政治运动中, 以村里的青年民兵和妇女组织为主组织的高跷、秧歌、打花棍儿等节目短小精悍、形式活泼,有力地配合各项政治运动的开展。1949年以后,村里每年都会在春节前组织业余剧团,利用一两个月的时间进行集中排练,到春节期间演出,成为昌北大地上享有较高信誉的一支业余文艺队伍。
1950年冬,村里由民兵和青年组织出面成立起业余歌剧团,排演大型歌剧《白毛女》,全村共有50余名男女青年参与,团长、导演由多才多艺的姜永祥担任。主要演员有:姜桂贞(饰喜儿)、姜永祥(饰杨白劳)、姜亦举(饰黄世仁)、姜其绅(饰穆仁智)、姜其林(饰大春)、姜亦珍(饰大叔)等;乐队有姜亦千、姜在镇、姜永君、姜亦顺、姜言治、姜言謹、姜成松等,剧务姜其尊。当时,解放战争刚结束不久,歌剧团白手起家,演出道具自己动手制作,服装、乐器自己从家里带,布景由姜亦嘏负责绘制。演职员大多数是半文盲,接触乐曲的人更少,排练期间由乐队的姜亦顺、姜在镇负责教唱每个演员。经过紧张地排练,演出获得成功,每次演出都是人山人海,演员在台上真挚动情的表演,感动台下的无数群众,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和喜儿的迫害,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收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1950年之后,为了配合宣传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婚姻法》,剧团连续几年陆续排演了歌剧《二兰记》《小女婿》,现代大型吕剧《李二嫂改嫁》等剧目。
1954年以后,剧团以排演吕剧为主,演出传统吕剧《小姑贤》《喝面叶》,除在本村演出外,还受邀到下营、柳疃、夏店、东冢、卜庄等附近村镇进行义务演出。
鼎盛的十年(1956——1965)
1956年之后,村业余吕剧团一直由村团支部书记姜兆武具体领导,姜永君担任业务指导,坚持每年排演一批新剧目奉献给观众。1956年,排演《老少换》,复排《李二嫂改嫁》,《李二嫂改嫁》代表东冢乡参加昌邑县第一次群众文艺汇演,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1957年排演了大型吕剧《龙凤面》,有姜亦桂饰演的四衙官钟文炳给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剧团到下营、李刘、姜家寨等十几个村庄做巡回演出,每场观众都在五六千人以上。
1958年,增排吕剧《王定保借当》《不到黄河不死心》等。
1959年至1961年,正值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上级鼓励农民适当减少体力劳动,实行“劳逸结合”,利用冬闲多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以休养生息。村剧团演职员大都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坚持排练,热情异常高涨,一心扑在剧团里。剧团缺乏资金,演出戏装大部分是集体花钱买布自己找人裁剪;后来,由戏迷们捐钱购买部分戏装。当时市场上龙袍一件最贵100元,小生袍一件60至70元,旦角袍一件40至50元。1962年昌邑县京剧团撤销时,通过关系购回一批旧戏装,服装基本能满足演出要求。


至“文革”前,剧团演职员达到40余人,排演剧目有20余部,主要传统剧目有《井台会》《墙头记》《龙凤面》《七错》《借靴》《赵连岱借闺女》《小姑贤》《人面桃花》《柜中缘》《曹庄杀妻》《王小赶脚》《拾玉镯》《借亲》《挑女婿》《红鸾喜》《绣鞋记》《借年》等;现代剧目有《三回船》《两垄地》《小保管上任》《好媳妇》《端阳喜》《管的好》等。这时,剧团的演出范围扩大到昌北的20余个村子,每到一村每天演出两三场、可连续上演三四天,出现了春节前各村争相前来预约演出的火爆现象,一直演到农历二月二,生产队农活开始才停止。
演员到外地演出十分辛苦,近者离家10多里路,远者四五十里,步行回到家里常常到大半夜;离家较远的村庄,晚上就宿在当地群众家里;演出期间,除了管吃的,并无啥报酬。当时剧团中有自行车的人极少,绝大多数人需自带道具、服装步行前往,还要安排两人一路小心翼翼地抬着演出用的照明大汽灯,以防那一碰即报废的石棉灯罩。即使这样劳累,演职员们各个热情很高,从不叫苦喊累。每年演出都要占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结束后根据出勤工日多少,各自回生产队记工分,一并参加年终分配。
当时剧团的主要演员有:
女演员:姜在霞、徐松罗、姜玉敏、姜桂珍、姜立霞、姜香云、姜巧云、姜淑华、姜凤琴、姜玉贞、姜秀芝、姜翠华、姜玉芝、姜玉宁等。
男演员:姜亦贵、姜亦忠、姜亦松、姜在晋、姜佩伦、姜言令、姜言谨、姜在光、姜亦修、姜亦埛、姜在仁、姜亦生、姜亦久、姜亦速、姜言运、姜言群等;乐队成员有姜永君(兼鼓佬)、姜思源(坠琴)、姜亦生、姜亦臣、姜亦瑾、姜言瑾、姜从顺、姜言臻、姜永林等。


 

“文革”及后期(1966——1974)
“文化大革命”时期,姜泊村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当时全国“样板戏”盛行,可供演出剧目很少,宣传队先后排演反映阶级斗争的现代歌剧《白毛女》,吕剧《狗碑恨》《红嫂》《请客》等,到下营、夏店、卜庄、王家、柳疃、姜家寨等十几个村庄巡回演出。


1967年姜泊村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成员们合影。姜泊村改名为东方村,袖珍版的《毛主席语录》是人们不离身的“红宝书”,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是每个人的革命标记。


这时的主要演员有:姜立霞、姜亦埛、姜亦松、姜亦修、姜在仁、姜玉贞、姜凤芹、姜淑华、姜在亮、姜亦勋、姜乃恩、姜焕琴、姜毓宁、姜美芳、姜凤云、姜建国、傅国际、姜其廷、姜龙生、姜亦久、姜彩云、姜国华、姜云芹、姜新华、姜乃珠、姜亦芮等。
坠琴演奏员加上姜亦东等人。
在东洼看稻田的6名管水员,都是村剧团的文艺骨干,1968年,他们用业余劳动所得的60元收入购置一台6波段干电池收音机,每天通过山东、中央电台收听广播、学唱革命样板戏,这是村里的第一台干电池收音机。水稻收获以后,这台收音机在几个家庭中轮流传递,直至报废。 

 “文革”结束以后,传统戏剧重新获得解放。1978年秋季,姜永君等人到潍坊购置了1400元的戏装,在村民兵连长姜其廷、团支部书记姜梦锡的领导下,复排大型古装戏《王定保借当》《井台会》《喝面叶》《柜中缘》《挑女婿》等。
姜永君(1937—2019)自1956年开始,一直担任村业余剧团的导演,他善于钻研、刻苦学习,多次到县文化馆接受短期吕剧业务培训,通过实践不断锤炼,成长为农村文艺战线上一位多面手,鼓佬、导演、化妆、演出样样都拾得起来。在他任职期间,村业余吕剧团处于鼎盛时期,培养出一大批文艺人才。女演员姜立霞(1945—2016)生于本村,她自小酷爱吕剧事业,具有吕剧天赋,主工青衣,唱功做功俱佳,是村业余剧团的台柱子,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男演员姜亦埛(1946—1986),1961年在昌邑五中(初中)读书时被昌邑县吕剧团选中,时处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剧团下放人员,他回到家乡务农,成为村业余剧团的台柱子,主演小生,出演大小剧目20余出。
自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包产到户以后,青年人大都外出打工,村业余吕剧团的活动逐渐进入萧条阶段。2015年以后,几位老演职员联合附近各村的吕剧爱好者自发地组织起20余人的队伍,自娱自乐,定期举行活动,兴趣不减当年。


1982年冬,剧团改编移植了大型传统吕剧《鸳鸯衫》。 
活跃在各地的演员们
1971年秋收刚过,东冢人民公社组建水利文艺宣传队,成员都是从全社挑选的文艺骨干,最多时有30余人,姜泊村的姜亦修、姜亦埛、姜立华、姜在亮4人被选调宣传队。当时,全国文艺战线萧条,群众文化生活匮乏,公社文艺宣传队排演的剧节目除他们到县里参加会演的交流剧目和县文化馆编印的资料以外,基本上要靠自己编写。姜在亮担任宣传队的编剧、导演和主演,由他编演的剧节目多次在县和潍坊地区会演中获奖:


1973年冬,东冢人民公社水利文艺宣传队在水利工地演出后留影,姜泊村业余剧团有4人参加。中右二:姜亦埛、中左三:姜亦修、中右三:姜在亮、前左二:姜立华。
1970年12月,小吕剧《三米三》获县业余群众文艺会演一等奖;1971年12月,山东琴书《分猪秧》获县业余群众文艺会演一等奖,这种表演形式在昌邑尚属首次。1974年2月,山东琴书《小宝全上育红班》获县文艺会演一等奖;1978年快板剧《筐》获县一等奖,并参加潍坊地区群众文艺会演。上述资料已编入1978年出版的《昌邑县志》。
1975年2月,中共昌邑县委组织农业学大寨展览演出工作队在全县进行巡回展演,村吕剧团的姜亦埛、姜在亮被选中。期间,山东省电视台专题部主任李乃谦为工作队拍摄专题片予以展播,这在昌邑县历史上尚属首次。


昌邑县农业学大寨展览演出工作队赴各公社为社员演出情形。演唱姜在亮,三弦伴奏姜亦埛。(1976年8月,朱怀津摄。)
 姜泊业余吕剧团演员参加
山东省及潍坊地区(市)

文艺会演情况

年度
节目形式、 名称
主演 (括号内属村外籍演员)
参赛获奖等情况
1973
小吕剧《三夏新歌》
(刘振铎) 姜在亮
(王云美)
参加潍坊地区群众文艺汇演;载县志。
1974
小吕剧《迎春送暖》
(孙桂霞  刁桂月)
姜在亮
获潍坊群众文艺汇演演出二等奖; 载县志。
1977
快板剧 《筐》
 姜在亮(兼编剧)
(郝聚成  李云英)
参加潍坊文艺汇演;载县志。
1978
小吕剧《全心全意》
姜在亮(马登高   杨晓燕)
获潍坊群众文艺汇演演出二等奖;载县志。
1982
小吕剧《真情假意》
 姜立霞   姜在亮
姜亦修   姜亦勋
获潍坊公社文化中心文艺调演一等奖;载县志。
1982
小吕剧《送鱼苗》
姜焕琴 姜凤兰(孙军训)   
获潍坊公社文化中心文艺汇演三等奖;载县志。
1988
吕剧《王定保借当》选段
姜丽香
获山东省艺术学校调演蓓蕾三等奖。
1993
小品《无所谓》
(马淑芬)  姜在亮
(苗军)
获潍坊市专业剧团小戏小品汇演个人二等奖。
2003
小品《夜查》
姜丽香
获潍坊市邮政系统调演二等奖。
图文:姜在亮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