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至今,蜗居斗室,画了一些西部题材的小品。虽身不能至,然心灵可以驰骋。
西部就是西部,它的美不同于传统山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画这些小尺幅作品也贯用满构图和硬边语言,目的是要与传统拉开些距离。莽莽雪原,神山圣水,浓烈的色彩,强烈的视觉,也是大别于传统模式的现代气息。这些小品,我一任色彩鲜亮、艳丽。我觉得,西部莽原视觉强烈而单纯,形式感极强,仅用水墨表现还不能完备,明快的色彩也是一种强烈的音符,我期望这些画面更加单纯明快,如同观者身临其境,感受山川大美、天音轰鸣回荡的乐章。
作画之时,那些曾经令我终生难忘的行旅,历历在目,又仿佛是一次次朝圣和心灵的涤荡。
清人诗曰:“放眼空天境始开,烟消一点一尘埃。鸿蒙万古朝元意,要汝聪明会得来”。
遥远的诗,遥远的梦,大漠和莽原犹在呼唤,那里是一片窥探不尽的神秘之境,那里是为艺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圣地和源泉。
日照金峰 52 X 38cm
绘画的规律是有限度的自由
张明川/文
大凡有绘画经历的人都有体会,西洋画难学而易成,中国画易学而难成。因为中国传统绘画是靠长期积淀和沉潜修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凡能有大成者,必定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笔墨之妙,千变万化。处处有对比,处处有变化,处处有统一。所谓和谐就是变化中的统一。
灵感一现,往往来自最初的单纯的视觉体验,要不忘初心,一以贯之。
画家既要胸有成竹,也要胸无成竹。胸有成竹是对所绘对象的深刻认知;胸无成竹是表现过程的不确定性,既要有随机应变能力,也要有画面的整体调控能力,以不变应万变。精彩的笔墨往往就诞生在抒写过程的不确定中。
败笔随时都会出现,即便是艺术大师也不可避免,实际上绘画不并存在绝对的完美,所谓完美是相对而言。败笔既是完美的破坏者,同时也孕育着另一种完美,所谓的败笔,只是针对着一种审美观念而言。
一幅作品如果处处完美,就一定很油滑很甜俗而没有生命力,也不能带来视觉兴奋,笔墨的不完美是画面的重要组织部分,有了画面适当的不完美才能衬托出更深一层的完美和精彩。
优美的造型和丰富有力度的点线面,构成了中国画特有的美感。
绘画的规律是有限度的自由。情感的渲泻是有控制的发挥,没有约束便没有了味位。一幅写意画,无论你怎么写意,怎么意象表现,但是总要有几处相对具像的的表现,这就是画眼,这样整幅画面不至于言之无物,流于空洞松散。
写意不等于草率,而是用心灵用笔墨的抒写,是有取舍有主次的抒写,胡涂乱抹不是写意,是瞎胡闹。
所谓写意既是中国绘画表现的手段,同时也是艺术追求的最终目的,经典的绘画都在追求写意。气韵生动,畅游传神,都是对意境的追求。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其目的都是为了写意和传神,通过笔墨的抒写达到精神的畅游。
惟妙性肖,对中国画而言境界并不算高,而传神是中国画的最终要求。形是只是手段,神才是目的。中国画首重精神,强调内蕴,并不强调形式。
齐白石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所以,画人物,应以神韵为上;如果画花鸟,则精神为重;若是作山水,必须要画出山川的气象和境界,所谓“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正在如此。
黄宾虹论画云:“画有初视者令人惊叹,以其技能之精工,谛视而无天趣者,为下品;视而为佳,久视亦不觉可厌,是为中品;初视不甚佳,或竟不见佳,谛观而其佳处为人所不能到,用笔见天趣,非深明其旨者视若无睹,久视无不尽美,此为上品。”好画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完的。中国画是轻声细语,慢慢品味,讲求画外之境和弦外之音。有人说,西方是人性的文化,而中国是人格的文化,此言非常精确。
屹立 52 X 38cm
黎明 52 X 38cm
五色海 52 X 38cm
远峰 52 X 38cm
神峰 52 X 38cm
月印千川 52 X 38cm
净地 52 X 38cm
雪原 52 X 38cm
天境 52 X 38cm
曙光 52 X 38cm
幽谷 52 X 38cm
天边的云 52 X 38cm
天籁 52 X 38cm
古城遗韵 38 X 52cm
莽原 38 X 52cm
草原的风 38 X 52cm
圣地 52 X 3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