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前期任职轨迹图
古下密县城考究 东汉时期,昌邑北部地区置都昌县,治所今北海路以西富昌街与利民街之间,实验中学一带;南部地区置下密县,治所今围子镇密城村一带。
“下密”二字最早见于典籍,是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该书记录下密县是胶东国的八县之一,同时述及高密县是高密国的五县之一。由此可见,下密县和高密县都是西汉时期的县,而它们的命名都与密水有关。在古潍水的上游有一条重要的支流叫密水,密水在流经西汉时期的高密县城西之后,注入了潍水。因此,自此而下的潍河皆亦称之为密水,二名相通。两个县城都是因密水得名:上游的,得名“高密”,下游的则得名“下密”。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载:密水“北流迳高密县西,下注潍水,自下亦兼通称焉”,又说“潍水又东北径下密县故城西,城东有密埠”。由此可以明确西汉下密县城在古潍水东、密埠以西,也就现在的昌邑市围子镇密城村一带。
《三国志》言,“灵帝末,黄巾起……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委任)为下密丞”,说汉灵帝末年,刘备随主将平叛,立下不俗战功,被委任为下密县的县丞。
下密县丞刘备 公元161年 刘备出生于幽州涿郡涿县,父亲早逝,随母亲卖草席和草鞋为生。
青年时期,刘备结交一帮弟兄活跃于家乡涿郡一带,张飞、关羽就是在这个时期先后进入刘备朋友圈。
184年,23岁的刘备与关羽、张飞等人组织300余民间武装配合政府军,参与平定黄巾起义的战斗。
188年,因战功受到政府褒奖,封官中山国安喜县尉(相当于公安局长)。上任四个余,朝廷反悔,令中山国督邮前往安喜县罢免刘备职务,刘备鞭打督邮之后弃官出逃。
刘备像 189年,刘备带领关羽、张飞等弟兄参军,加入大将军何进兵团,因立战功,受任青州北海郡下密(昌邑南部地区, 治所位于今昌邑密城村一带)县丞。彼时县丞是一县之二把手,相当于副县长,掌管财政。但考虑到那时没有县委书记一职,所以刘备的职务应该高于副县长,接近现在的县长职责。
此时关羽和张飞在下密任职尚无考究,但据后来刘备任职高唐县令后关羽的职务推断,此时关羽和张飞应该在下密 县公安系统任职。(《关羽传》中记载:“王从昭烈为高唐尉。”王即指关羽,昭烈指刘备,是说刘备做了高唐县令后,关羽任高唐公安局长。)
刘备天生是个不安分的人,他不甘在昌邑做收公粮的地方官,转年就辞去下密县丞,投奔中郎将公孙瓒,公孙瓒表刘备为别部司马。
191年,三十一岁的刘备再次成为军转干部,任高唐县尉,不久迁为县令,后任平原县令、迁平原国相。
率兵都昌救孔融 刘备任平原相后不久,北海(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相孔融(儿时因让梨而出名的那个孩子)被黄巾军管亥围困,无奈 退守都昌城内(东汉时期昌邑北部地区治所,今昌邑实验中学一带)。太史慈(北海黄县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回家探母,母亲对他说:“虽然你和孔北海(孔融)未尝相见,但自从你出行后,北海对我赡恤殷勤,比起故人旧亲,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如今为贼所围困,你应该赴身相助。”。于是太史慈留家三日后,便赶往都昌,入城商讨救援之计。经商讨,决定求平原县刘备武装前来救援,太史慈拿了孔融的求救信,杀出重围,向平原县令刘备求援。孔融和刘备素不相识,太史慈和刘备也毫无交情。但刘备看过信之后,惊道:“孔北海也知世间有刘备吗!?”即率精兵三千随太史慈返都昌,驱管亥围军,解救孔融。
太史慈画像
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中峰南麓太史慈墓
北齐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记载太史慈救孔融事件(现存青州博物馆)
孔融父子与昌邑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的二十世孙。少时就因让梨故事名扬四方。
孔融父亲孔宙,以孝廉授郎中、都昌(今山东昌邑市)长,任职三年,政绩突出,随汉末乱世,惟都昌中兴。孔宙亦因此升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一带)令,后官至泰山都尉。
孔融在朝中任虎贲中郎将时,正逢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常有匡正之言。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又暗示三府(太尉、司徒、司空)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今山东昌乐西)为相。
汉献帝初平二年(191)时年39岁的孔融出任北海相。孔融到任后修城邑、建学堂、举儒术,时人称其为“孔北海”。
孔融画像拓片 孔融注重走访属地名流家室老幼,获悉当朝名将太史慈老家黄县仍有老母,便经常派人带慰问品前去探望,以示尊重。太史慈之母对这位地区书记兼市长的多次关照感到倍有面子,心存感激。而后来孔融被围困都昌之时,这份积累的人脉竟排上了用场。看来中国积累人脉资源之风自古有之,这也是我们儒家文化渗透官场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