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公告,“自2月7日起在城区定点药店向市民陆续投放部分日用防护口罩,市民凭身份证进行实名登记购买,禁止在投放点集聚,防止出现疫情传播……”
次日,我去记录了几张首日投放的照片,并写了一篇简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
的确,好多老人赶来药店排队,扎堆聚集,等候认购平价口罩。正如网民所评论,投放口罩本是为了防疫,却又造成了聚集!
在关于口罩投放文章的评论中,大家的每一条意见与建议,对政府和执行投放人物的部门,都是珍贵的参考,调整政策的依据,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是,还有一个残酷的事实,需要大家首先了解,口罩奇缺!成功采购并投放的量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远远达不到分小区投放的数量!
现在华人在全球清仓口罩,国内各个省份口罩的需求缺口还是一天比一天大!疫情当下,任何地方都不该出现因为自己辖区内有口罩厂,就首先满足地方的狭隘思维,我们昌邑没有医用口罩厂,难道外地的医用口罩就一个也不卖给昌邑了?所以,国内各医用口罩生产企业都被国家统一调控,首先尽量供应疫区;正规民用口罩生产企业也都被上级政府统一征购调配,保障各地区均衡供应。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们作为一个县级单位,很难申请到平价口罩用于市民购买,不光昌邑,全国都是如此!
1月27日,我写了一篇《众志成城,防控疫情!昌邑在行动!》的文章,里面提到某药店挂着“口罩不涨价”的承诺,有市民留言,说“每次去都没货,还谈什么涨价不涨价”。于是,我打电话给了该药店负责人,对方说,的确没货,不是我们不愿意进货,是我们进不到货,今天一辆货车去烟台上货,又放空了,说好的货又被政府协调走了,我们只能空车回来,这种事儿不是第一次了,进不到货,还要摊上运费。
而这次派发的口罩,是在各部门的努力下,好不容易申请到的一点点民用平价口罩,数量是绝对达不到分配到各个小区派发的,更谈不上楼长分配到户,那些大的小区,一两个小区就派光了。而农村呢,派发到各村委还需要筹集多少储备?总不能“同疫不同筹”吧?
那么,这么少的数量却如此珍贵的平价货源,该如何分配?高价销售是发国难财,官民都不会容忍;抓阄派发一样会引起聚集;全部分配到特殊行业,又会让普通市民与口罩失之交臂;如12306抢票软件一样,设计网上认购系统临时是来不及的。所以,面对当下局面,该如何去分派这一点点平价口罩,还需大家冷静思考,坦诚讨论,及时调整派发方式,让派发的工作更公平安全。
下面,我们回顾一下疫情发生以来,口罩的紧缺的严重程度。
1月26日,大年初二,我去各高速路口和发热门诊拍摄一线防控人员们的工作场景,以留住这些防控疫情做出贡献的身影。在柳疃高速路口,有两位龙池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在值岗排查。
其中一位女医生穿着普通的白大褂,外面套了一件绿色棉衣,在医用外科口罩外面又加了一层棉布口罩。按照新冠肺炎疫情的防范要求,可能接触患者的岗位,是要佩戴N95医用口罩、穿隔离服、戴医用防护眼镜的!
而另一位医护人员尽管带了带有呼吸阀的口罩,但我不敢判断是不是N95,防护镜却不是标准医用的,依旧是穿着普通白大褂。看他拱腰和司机交流的瞬间,哈出的气体滴出了口罩,那份承受和坚守,怎不会让人心疼!而排查队伍中的警察、交通稽查人员,带的口罩更是花花绿绿,各种款式,一看就是各自想办法筹集的。
这里要说明一点,他们都知道这个病毒的厉害,不是他们不愿武装自己,而是面对突发疫情,我们拿不出那么多合格装备去武装他们,疫情突发,当全国都急于采购的时候,结果就是谁也找不到货源,最后只能由政府统一控制,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合理调配。所以,才出现了这些冒着生命危险上岗的“逆行者”!
其中,一位警察和我打招呼,喊喊出我的名字,但因为带着口罩,我分辨不出他是谁,应付着寒暄几句就离开了。等拍完几个社区的防控,再转到石埠高速口,这位警察又与我打招呼,原来他又巡逻到了石埠。
在石埠的排查点,一位持枪测温的医生带的是KN90口罩,另一位做登记记录的医生,也是要和下高速乘客面对面交流的,却仅带了普通的外科口罩。他们就这样凑合着,尽职尽责地奋斗在昌邑防控一线上!
临走时,那位和我两度打招呼的警察又沙哑着嗓子叮嘱我:快回去吧发宁哥,好好在家呆着,别再出来转悠了啊。
话语里都是朴实的嘱咐和担心!他们自己在防控一线昼夜值岗,却担心着我们的安全!这就是职业操守!一边往车前走,我滚烫的泪水落进了口罩里。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叫“警察”。
在妇幼保健院、在人民医院,发热门诊,都没有护目镜,也没有合格的隔离服,甚至还有带着普通外科口罩的医生。这就是为我们分诊排查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医生们!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他们都神情凝重,因为他们也未曾经历过这个病毒疫情,也不知道这样的工作环境会不会被感染,但他们却坚守职责,义无反顾,体现出了军人一般的坚毅力量,视逆行上岗为天职!
为此,我们昌邑摄协、潍水公益等组织相继发起爱心捐助,为控疫一线购买防护物资,并得到了爱酒人就业、“昌乐人在昌邑”老乡会的大力支持,最终筹集到四万余元爱心款。我们知道,针对这场疫情,需要大量的防护物资,这点捐助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仅仅是暖一下一线勇士们的心而已。但作为一名普通市民,这是我们唯一可做的了。
等到去购买口罩了,才知道,捐款容易,购买难。这里面有个道德问题,既然昌邑口罩如此紧缺,就说明疫情更重的湖北、湖南、上海、北京等地会更紧张,官方的调配我们说不算,民间的零散货我们是该抢不该抢?在各地一线紧缺口罩的情况下,我们是该共同抵制高价囤积和出售的商家,还是买到一个算一个?
首先,我们选择了海外,避开在国内和其他城市抢货源的局面。我们通过在海外的老乡、亲朋好友、华侨,联系货源,但是得到的答复出奇的一致,货都被华人买光了,现在搞不到货了!由此可见在这场疫情面前,口罩存在着多么大的缺口!全球供应中国,依旧无法满足医疗和防控需求!
当海外采购碰壁后,因为一个事件的发生,我选择了民间高价筹货。本来定好了给疾控中心捐助一部分口罩的,但是尽管人家天天微信里发来信息感谢,口罩就是进不来。在尴尬之时,这个单位里一个人,给我来电话说,昌邑发现了一例(确诊患者),疾控中心马上要去一线测温防疫了,但他们连普通的医用口罩都无法保障供应,希望尽快得到我们承诺捐助的口罩。为了这些一线防疫人员的安全,我们决定即可展开民间搜集,弄几个算几个吧!
从下午到晚上,我们一直在联系各种供应口罩的民间渠道,终于在半夜十二点以后,接到了第一批300个KN90口罩(说好的是N95,最后变成了KN90),赶在第二天防疫人员出发前送到了他们手上。几天后又采购到了第二批150个质量接近KN90的口罩。
而人民医院,一位大夫听说了我们捐助疾控中心口罩的事情,他不知道后面还有大批医用口罩会捐赠给人民医院等单位,于是通过朋友联系我,说他们从除夕到现在检查过四百多个发热病人了,口罩严重不足,希望能支援一下他们。他还说,在医院口罩无法正常供应的情况下,他们一个口罩戴好几天,其实第二三天早都失效了。只得自己想法购买来补充,买不到医用口罩的时候就买非医用口罩来坚持工作。这就是疫情之下的医务工作者,这就是他们的工作状态!
我前面说的“后面还有大批口罩”,就是委托朋友辗转从越南进口的一万只医用外科口罩,总感觉这种海外调货方式才是真正的援助疫情一线,不抢购其他城市的口罩资源,不搅和国内供应市场。但是,这些口罩还在路上,我们也不确定是否会成功进入国内,是否会被“云南大理派”截留借用。
说到这里,总结一下吧,医院、疾控、公安、交通等一线防控单位,都严重缺乏口罩,缺乏到他们不得不自己购买,不在意是否医用,有就比没有强!环卫、燃气、供热、通讯及电力等诸多维持城市运转的行业和群体,也需要每天上岗,需要戴口罩。当他们都在想法买口罩时,我们应该做什么?回家游说退休的父母,呆在家里不出门,继续蜗居防控,不要去排队买政府投放的口罩,把这个机会让给最需要的岗位,最需要的人!这样对老人身体安全,更让口罩用在刀刃上。
上几天,给疾控中心捐助口罩以后,一位亲戚看到报道,问我口罩从哪里买的,能不能留几个用。我回答她,我的口罩也是三四天才带一个,从除夕到现在,我这是带了第三个口罩,我自己也没扣留或借着捐助采购渠道私下购买一个!不是给你找不到货源,是货源不管贵贱,都要先流到最需要的群体手里,特殊时期,我们谁也不该去争这个资源!
话说回来,面对突然的疫情,面对市民对买不到口罩的不满,这次派发方式,的确需要调整。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给了指定药店管理者电话,他们说,他们看到了新闻的评论,也读了市民的建议,其实,他们前期讨论过送到社区,由物业直接派发,但的确是数量不够社区分发,就在这几个定点药店凭证认购,也认购不了几天;不过,在今天的认购中,药店针对性调整了程序,所有到店认购的居民,都会先领导一个票号,然后大家不用排队,保持相互距离,店员喊到谁的号谁去登记认购,如此防范人们近距离接触。各认购药店还开会强调了纪律,所有药店员工一律不得购买使用政府投放口罩,保障所有政府投放口罩都会派发到市民手中。
最后,我们还要感谢相关部门在口罩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为市民申请到的投放资源,也要理解为什么只申请到如此少的数量,因为疫情当下,全国不易!